嘉咸街重建涉百年古迹 团体呈保育计划书
2007年,市建局落实上环嘉咸街/卑利街重建项目(H18),重建区划分成A、B、C区3个地盘,而B区最先重建。直到去年,中西区关注组于重建区范围内发现多处遗迹,包括一批清代楼房墙基遗迹,见证开埠初期中上环地区发展。中西区关注组于上星期四的区议会大会中,提交一份初步建议书,希望重建项目与遗迹保育并存。
战前楼房遗迹见证开埠历史
中西区关注组召集人罗雅宁在会上讲解该批楼房的历史。她说,据学者考究,楼房的原业权人名叫吴亚娇,是本港开埠初期与英国人一起生活的女人,称为“受保护妇女”。吴亚娇与英国人结束关系后,在阁麟街一带自力更生。因为受益于外国人的经济援助与生活经验,吴亚娇与不少相同经历的妇女,经营物业买卖及妓院等生意。
罗雅宁向议会提交一份初步计划书,就如何保留遗迹提供意见。计划书援引澳大利亚和中国大陆等保育经验,指当局可在威灵顿街入口的遗迹地基加建玻璃上盖保护。她呼吁有关当局参考,又指未来会与古迹办、古咨会、市建局继续会面,要求古咨会就民房遗迹评级,并向市建局介绍该项民间规划。
议员吁市建局参考民间建议
罗雅宁认为,历史遗迹可与发展并存,“相信透过公共空间设计,可以原址保留遗迹。再加上嘉咸街的百年石水渠、永和杂货店,及市区重建局本身保育的3间战前唐楼。公众会深入了解百年前中西区的建筑特色与历史。”
民主党吴兆康感谢关注组提出初步保育规划。他说,以前曾向市区重建局总监马昭智查询,阁麟街遗迹原址保留的可能,惟对方答复指“没有可能”。他希望市区重建局能回应中西区关注组的保育建议。
嘉咸旧市集将变成鲜货零食中心
位于重建区内,有百年历史的嘉咸市集,去年多间店舖因重建而被逼结业。只有11档售卖鲜货、湿货的档口可以“无缝衔接”到重建计划落成的鲜货零食中心。市区重建局总经理(规划及设计)区俊豪,向区议会报告嘉咸街重建进度。
区俊豪说,即将于B区落成的鲜货零食中心,预计7月申请入伙纸,8月安排室内装修,目前尚处理水质检验问题。他预告,商户于10月进驻中心后,会有开幕暨宣传活动,以“旧客新市集”作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