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儿难】北区仅得一婴儿园 BB等半年 妈妈弃全职凑B女

撰文: 柯咏敏
出版:更新:

每日早上八时,来往上水及粉岭的70K 巴士,如同一辆“BB校巴”——有身穿校服的幼稚园学生,也有不少手抱婴孩。年约两岁多的乐晴伏在Doris身上,乘坐半小时的车程前往位处粉岭华明邨的日托婴儿园。“这边上车的BB和家长,大多都是去那间婴儿园,因为这里就得一间。”今天是“三八妇女节”,百多年来世人歌颂女性的付出,但如今妇女仍因托儿服务短缺而感到徬徨。
根据政府统计署资料,每年约有5至6万名婴儿出生,但现时全港仅得12间资助独立幼儿中心,为2岁或以下的婴幼儿提供全日制托管服务,名额只得738个。双职家庭对托管服务需求庞大,刚发布的财政预算案计划拨款两亿一千多万改善幼儿服务,包括增设400个资助独立幼儿中心名额、改善“互助幼儿中心”等。拨款数字亮丽,无论恒常服务或社区支援仿似能全面照顾家长需要,但前者仍供不应求,后者则缺乏支援,大花银弹后是否仍能对症下药?
摄影:欧嘉乐

Doris每朝8时抱著女儿乘坐巴士往粉岭的婴儿园。

30岁的Doris个子不高,每天背著一整袋日用品及30磅的女儿,于上水巴士站候车。她按下电话查看时间,皱著眉头说:“今日又迟了。”对于负重超过30磅的人来说,分秒也难以忍奈。然而,即使Doris每天大包小包跟跟女儿由天平邨前往粉岭,她仍自觉比更多妈妈来得“幸运”。“等待了半年,女儿十个月大上了婴儿园,因为当初真是找不到人照顾。”

“死啦,个女边个凑?”

婴儿还未出生时,有妈妈于已为孩子轮候育婴园、幼儿中心,但Doris当时仍有全职工作,她于坐月时才猛然想起孩子的照顾问题:“新手妈妈很多事都顾不到,那时候突然想‘死啦,个女边个凑?’。”

担心长辈照顾 两代有代沟易磨擦

Doris当时任职展览策划工作,曾考虑聘请外佣或交托爷爷照顾,惟两者均非她所愿:“外佣住屋企的话根本没有空间,而爷爷凑的话,担心两代人的照顾方式不同而有磨擦。”Doris当时于网上搜寻当区的幼儿照顾服务,发现相关的配套相当匮乏。据社会福利署资料,北区得一间日托婴儿园,仅有48个名额,“半年前开始排,同时还有轮候幼儿学校,但我在waiting list (等候名单) 排160,应该都没有可能。”

巴士如同“BB校巴”,Doris说与上水相比,粉岭的幼儿教育资源较集中。

资助独立幼儿中心:由社会福利署规管,以照顾3岁以下儿童为主,提供全日照顾

女儿今年两岁,十个月大时已上位处粉岭的日托婴儿园,Doris认为女儿的语言发展、自理能力比同龄臬童较佳。

社区保姆成救命索

当婴儿园、幼儿学校还未有消息时,Doris 唯有寻找自雇保姆,但对方照顾女儿两个月后就辞工,当下教她甚为徬徨。“我每天都好紧张,放工回家就在Facebook 搜寻合适的保姆姨姨,有好多回复,但作为妈妈都会考虑很多,例如家庭环境、经验,看得多都很疲累。”她不敢回想当时是否患上忧郁或躁狂症,但明显情绪容易焦虑,心情起伏不定。除了未能找到适切的照顾者,她更开始自责:“当我不断找人照顾女儿的时候,发现我好像好似不断把女儿‘塞俾人’。”

Doris于求助无援的时候,决定辞去全职工作 ,转为私补导师,加上同时找到“邻里支援幼儿计划”(俗称:社区保姆)帮忙,能够于轮候婴儿园半年间照顾女儿。“社工知道我很焦虑,立即替我于天平邨找保姆,但保姆并非每条邨都会有,所以有一个合适的真的很幸运。”

现年30岁的Doris原本任职展览策划的工作,后来因照顾女儿而转为私补导师。“现在也是一种学习,我能教识别的学生,将来也能教授女儿。”

报告指使用率低?“我们超过100%”

由于区内婴儿园名额短缺,Doris唯有寻求社区援助。本港多区均有非牟利机构营运“邻里支援幼儿计划”及“互助幼儿中心”,提供0至6岁的幼儿托管服务,惟两者均是招募妇女作照顾者,其服务稳定度及专业性均成疑。

据社署资料,本港共有18间互助幼儿中心,而2018年立法会福利事务委员会发布的《幼儿照顾服务的长远发展研究》提出,2017年至2018年互助幼儿中心的平均使用率只有8%,并建议政府逐步重整。然而,香港妇女中心协会署任高级发展干事钟世昌称,协会在2014年提交与社会福利处的计划书相比,协会每年的服务数字均超过100%,“部分机构使用率低的原因,是机构难招募义工,加上社署发出互助幼儿中心牌照后,机构每年均要花上两万多元续牌,种种情况导致有些机构放弃营运。”

幼儿服务名额短缺,地区支援如“互助幼儿中心”等服务的专业质素成疑。

社署缺支缓 难保专业性

钟世昌续称,互助幼儿中心的原意虽是妇女互助,但当中涉及行政工作的人手,甚或妇女培训等开支,而社署并没有提供任何资助,“机构会提供on job training (工作中培训)及工作坊,教授基本的照顾技巧,主要以看顾为主,但家长的期望则愈来愈高。”他解释,不少家长都会询问中心同时会否提供兴趣班,但人手上协会则难以自行拨出额外开支。

社署支援欠奉,导致机构缺少诱因提供更多培训及服务类别,最终的受影响的是一众家长。然而,报告提出的转型能改善现况吗?钟世昌称,社署曾建议将幼儿中心改为向3岁以上的的儿童提供课余托管服务,“这样变相导致0至2岁的照顾服务更少,我建议应该将托儿服务正规化,例如向义工保姆提供专业培训,或设定保姆名册,肯定他们的背景及资历。”

香港保护儿童会总干事蔡苏淑贤则认为,幼儿服务理应“教顾合一”,现时政府大力拨款增加社区保姆资源,但这并非专业服务,理应改善幼儿教育的规划,为何她会有这个想法?详情可看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