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依・双老】百万长者17个日托空缺 九旬好老公细诉照顾者甜苦
本港人口老化问题持续,根据政府统计处数字,现时全港有逾一百万长者,于2016年,并有30万个家庭所有成员皆为长者,较 2006 年上升 67.4%。人口老化持续,令社会频现双老照顾者,但对长者的支援有如杯水车薪。照顾者想有喘息的空间,极需要日间护理中心,惟每天收费$41.5的长者日间暂托服务,全港暂只剩17个空缺,面对百万长者,服务供不应求,在港岛东区,逾3万长者人口争一个暂托服务名额,全港最多长者人口的观塘,平均3371名长者争一个暂托服务。91岁的斌叔与90岁的妻子结婚66载,仍会手拖手出街,但妻子患上脑退化症,照顾上令他变得“困身”,斌叔甚至一时冲动,萌生自行到安老院以避免冲突的念头。
东区、观塘、沙田长者最多
根据政府统计处2018年公布的《2016中期人口统计主题性报告:长者》,现时全港有逾100万长者,其中有15万多人为独居长者有,占13.1%。而只与配偶同住的长者就有逾29万人,共占25.2%。其中有近4万个住户有外籍家佣同住,比2006年增加约 3 倍 , 反映雇用双老照顾或由外佣照顾长者的情况日渐普遍。按区议会分区划分的长者数目,于港岛、九龙及新界中,东区、观塘及沙田的长者人口最多,分别有92,314人、111,259人及105,219人。
全港日托服务只有170个名额
双老照顾者频现社区,照顾者一般需要24小时“On Call”,令他们缺乏休息时间。为了让照顾者有喘息机会,政府设立,收费每天41.5元的长者日间护理中心,名额有限,全港只有170个名额,暂只得17个空缺。而主要的“老人区”只有56个名额,东区占3个、观塘占33个及沙田占20个,不过现时只有观塘有2个空缺。假设所有合资格老人家都需要轮候日托服务,即东区约30,771人轮候一个空缺、观塘则有3371人轮候一个位,而沙田就有5260人轮候一个空缺。故对照顾者而言,喘息空间仍然极度不足。
相伴40载的黄氏夫妇
观塘和乐邨于1962年落成,经历半世纪,现成为区内的它老人邨之一。77岁的黄先生与80岁的太太居住在和乐邨逾50年,记者甫进入单位,黄先生刚从外回家,他步履蹒跚,边脱下大衣边说:“你好!随便坐!”黄太随即拿水招待记者,两夫妇精神不俗。
今日唔知听日事,有冇精神好睇当日状态。
“有冇精神好睇当日状态。我唔算有长期病,系有睡眠窒息症,要用机器帮助呼吸,怕缺氧有机会中风。另外因为关节同骨痛,所以都要用拐杖帮手,医生都话冇得医。”而身旁的黄太则为长期病患者,需要3个月覆诊一次,“其实近来个心成日都唔舒服,一唔舒服就要瞓系到休息,睇过医生,要排到2020 先有得再覆诊。”
黄先生:唔敢行开太耐 会好挂心
黄先生指,虽然他现时要以拐杖辅助出入,不过暂仍可自行处理。“如果我哋其中一个病咗,又或者两个一齐病晒,都好痛苦。”黄先生坦言担心,因此希望二人都能身体健康“不过年纪大都系事实。”他又指,作为照顾者有一定的压力。如照顾老伴感疲累时,难以抽时间休息。他表示,即使政府设长者日托服务,亦需要长时间轮候“想休息都系好突发,唔会一早知,但安老院嘅日托服务又要排,所以都冇得抖。𠵱家出街都唔会出去好耐,会好挂心。”黄太补充,丈夫外出前都会著他按时联络“报到”,“有时佢出去太耐,怕佢行得唔好,唔知会发生咩意外。”
半盲丈夫照料脑退化婆婆
黄太慨叹现时身体状况欠佳的长者均急需人协助,惟轮候安老院却遥遥无期。她分享其友人患有认知障碍,完全缺乏自理能力,现时只能依赖其半盲丈夫照顾,无论照顾上、自理上都令他非常吃力“原本就系个婆婆照顾佢老公,但婆婆早年确诊有认知障碍之后,就由老公照顾返佢,不过佢老公一只眼睇唔到,另一只眼就只有4成视力,睇到佢好辛苦。佢排紧安老院,但唔知排到几时。”
近一成长者住观塘 日托服务轮候时间长
根据政府统计处2018年公布的《2016中期人口统计主题性报告:长者》,现时观塘区的长者人口为18区最多,共超过11万人,占全港长者人口接近一成。单以长者日托服务为例,观塘区的长者日间护理中心只有33个名额,假设全区长者均需要日托服务,则3371人轮候一个空缺。至于津助安老院及合约安老院舍方面,观塘区亦只提供4个宿位,估计一人轮候时间约38个月。
观塘区议员郑景阳表示,观塘为香港最早发展的社区,当时聚集到一班劳动人口到区内发展,当时的劳动力年纪渐长,出现人口老化问题。郑又指,若他们需要安老服务时,往往为突发性,惟轮候时间长,形成真空期。“安老服务可以分为两大类,社区照顾同基本设施。长者普遍会担心安老院的质素,不过当佢哋需要到社区照顾时就会较急,例如一个大病之后就需要人上门送饭、照顾、清洁等。但社区照顾轮候时间长,就有真空期,形成好大影响。”
社区照顾较“渴市” 政府轻视双老照顾问题
由于安老院舍的质素会令长者却步,加上留在家比到安老院舒适,郑相信社区照顾会比较“渴市”。他希望政府能加大力度支援社区照顾的发展。郑认为,现时政府轻视双老照顾问题,因以为长者之间有能力互相照顾,他认为,政府有责任重新评估。“其实两个长者,大家都有病痛,佢哋冇其他选择,只可以互相照顾时,对佢哋身心都好唔健康,好大压力。”
政府将于翠屏邨兴建公务员学院及社区健康中心,郑景阳认为,该位置交通方便而且有足够空间。政府可综合考虑于上址兴建安老设施,包括院舍及长者中心等。“希望政府考虑兴建时唔单止考虑公务员发展需要,仲希望可以考虑埋社群嘅需要。”
九旬翁照顾病妻 斌叔:谂过自己去安老院算
在新界区,长者人口最多的为沙田区,共超过10万人,91岁的斌叔与90岁的妻子正正住在区内。他们结婚66载,斌叔平日会牵著斌嫂的小手由马鞍山到蓝田打麻将,又会一同外出吃下午茶,二人恩爱非常,俨如热恋中的小情侣,即使妻子患病,斌叔对她的照顾有增无减。
7年前的一天,妻子突然忘了如何使用电池炉及如何开电视,她经常因“做唔到”而发脾气,导致她情绪不稳。家人带她去检查,确诊患上脑退化症。患病初期,由于二人都暂未适应,争执较多。斌叔指,斌嫂一不如意就发脾气,不时说出悔气说话“你唔爱我喇!”、“你都唔顾人”等。由于她很依赖斌叔,因此照顾上令他变得“困身”,斌叔甚至一时冲动,萌生自行到安老院以避免冲突的念头。
至2013年,斌嫂透过转介信成功申请私营长者日托中心,现时她一星期有两天会到日托中心,让斌叔及家佣能稍作休息,斌叔直言太太到日托中心后,能重拾属于自己的时间。“我有时会去楼下睇下报纸、自己行商场、散步,又会参加信义会举办嘅工作坊,同其他照顾者一齐分享下。”他慨叹,工作坊中有听过有照顾者会想放弃,“𠮶个人提过想佢太太快啲走,佢太太不良于行,要长期卧床,郁一郁就怕佢跌,但唔够力扶佢。”斌叔坦言,担心终有一天要面对同样问题“可以嘅就留返佢系屋企照顾佢,始终舒服啲,环境都阔啲。但无办法嘅都要送佢去安老院。”
其实我哋已经好幸运。
照顾者也需被照顾
斌叔表示感恩能及早发现太太患病,“睇医生食药系几有用,不过排期好耐,私家医生又贵”。经济方面,斌嫂现时前往的长者日托中心一天需要470元,即一个月需付3760元。另外,虽然他们均有医疗券,惟不能涵括所有药费,所以斌叔认为经济上略有压力,因此他希望政府可以提供更多援助。斌叔认为对于双老家庭的经济及心灵支援同样重要,“护老者好需要空间休息下,希望政府可以提供更多活动畀护老者,学识点面对,系照顾人时都可以照顾到自己。”
斌叔斌嫂相爱70载,访问当日适逢情人节,他们照常吃下午茶,斌叔细心地将汉堡包分开,又为斌嫂搅拌咖啡,无微不至。斌叔直言:“希望白头到老,互相忍让,互相爱锡。”
立法会议员张超雄认为,本港的安老政策停滞不前,政府未有就人口老化问题作合适的修补方案,令现时资源严重不足。张认为,现时最快捷及可行的方法为安排暂顾上门服务,如提供洗澡、陪诊及送饭等。政府不需提供额外的地方,若能提供所需费用或资助,即能纾缓现况应急。另外,今(22日)上午8时45分会于立法会举行“为护老者及残疾人士照顾者提供的支援”公听会, 将有多达70单位发言,为照顾者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