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外开恩】黄伯求助变杀妻绝望真相 揭东区日托无空缺私院恶劣
前年6月6日, 80岁的黄国万以竹制“不求人”压死76岁瘫痪妻子,其后自首,早前他承认误杀罪,今获法官法外开恩判囚两年,由于黄伯已还柙18个月,扣去假期,相信很快可以释放。法官张慧玲认为,要一个长者照顾另一个长者,过程一定很辛酸与痛苦,照顾者更要承受精神上的折磨,实是一个悲剧。立法会议员张超雄认为,案件是揭露了本港双老照顾问题的严重性。以黄伯所住的筲箕湾区为例,东区只有三至六个长者日间暂托服务,当中没有空缺、津助院舍最少要轮候三年,上年度已有逾6000长者“等到死”也未有位。
黄伯的太太2014年中风后,半身不能动,起居饮食的责任落在了黄伯身上,初时推著太太到家附近的私营安老院,十分吃力,加上7,000元住院费,负担甚重。黄伯带著妻子到医院做物理治疗,情况有所好转,不用坐轮椅了,便带住了安老院10个月的太太回家。岂知一年半后,太太身体情况变差,连大小便也失禁。
当时有医院的社工帮助黄伯,替妻子申请津贴入住筲箕湾一间私营安老院,“得一张床、一个柜仔”的狭窄空间,再加上安老院没有电梯,要行楼梯上,黄伯拒绝了让太太入住。但申请非牟利院舍要等数年,后来帮助他的社工离职了,黄伯又不熟悉新来的社工,便失去了社工的帮助,“我系好痛苦,佢食、行、瞓都唔得,生不如死。”一个80岁的长者,失去了社会的支援,又要照顾瘫痪的太太,不难想像其面对的痛苦。
东区部份私营安老院环境
政府对双老照顾支援不足
“呢啲系社会问题,系穷人必定要行嘅路。”这是黄国万对立法会议员张超雄说的话,是黄伯对孤立无援的心声。贫困无依的长者,得不到社会、政府的支援,要由一个80岁的长者照顾一个因病而瘫痪的76岁妻子,张超雄于求情信中写道,“政府缺乏规划,公营服务供应严重滞后,结果将照顾责任推向单元家庭、推向私营市场,穷人更加别无选择”,而案件亦揭露了本港双老照顾不足的问题。
要有多啲叻人带我哋蠢人行。最紧要帮我哋啲蠢穷人,多啲选择,多啲路就少好多悲剧
根据统计处的资料,2016年本港共有116万名长者,当中家庭住户其所有成员均为长者,包括独居或长者夫妇所组成的家庭住户,共有30万个,比2006年上升了67.4%。从数字反应独居或双老人数不断增加,然而政府于安老服务上的支援,却赶不上人口老化的速度。
长者日间暂托服务名额不足
政府一直强调安老政策是“居家安老为本,院舍照顾为后援”,并指会透过不同的社区照顾及支援服务,协助长者居家安老。惟根据社署的资料,政府资助的“长者暂托服务”中,各区的长者日间暂托服务指定暂托服务的名额大多为单位数,只有观塘区提供14个服务名额,其余各区由2个至8个名额不等,而黄伯居住的东区,只有3至6个名额,当中没有空缺。
区内日间暂托轮候时间长
记者今日曾致电多间津助院舍,了解日间暂托服务的安排。普遍都提供半日暂托服务及一天暂托服务。院舍表示,所以个案均需透过社工转介,继而登记到后补名单上轮候。而大部份院舍的名单都超过20人,轮候需时约年半至两年。而费用方面,一天暂托服务平均三百多元。
私营安老院费用昂贵 资助轮候时间长
张超雄在求情信中亦提及,截至2018年11月底,轮候资助长者社区照顾服务人数共有12,171人,轮候时间由一年至年半不等。面对私营安老院昂贵费用、欠佳的环境,令长者却步。而轮候资助宿位却大排长龙,以资助护理安老宿位为例,截至去年11月30日,共有33,404人轮候,平均轮候时间为33个月,即逾两年半时间。张超雄认为,社会应要关注及反省应如何对待独老及双老的照顾问题。
求情信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