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跟心姐跨境唱曲玩乐 再回新光戏院表演

撰文: 林可欣
出版:更新:

50来岁的心姐,以前是普通家庭主妇,廿多年前带著孩子,闲来无事到社区中心唱粤曲,后来香港歌友带她过关去罗湖的曲艺社练歌,她一唱就迷上,渐投入发展自己的唱曲兴趣,亦因为声靓、唱功好,被歌友誉为“超班”的“高级唱家”。有研究粤曲的学者多年前曾提过,广州起源的粤曲,影响至今天香港的粤语流行曲。粤港澳本是文化共同体,彼此的文化关系真的密不可分?我们先看看心姐与一班香港歌友跨境唱曲、回港登台的消遣日常。摄影:欧嘉乐;撰文:林可欣

相约一同在香港出发,心姐这天准时在上水站月台集合,带同记者过关与其他香港歌友会合。(欧嘉乐摄)
一班香港歌友这天唱夜局,于是下午三时多已在深圳罗湖城的酒楼吃“晚饭”。他们围在一起就说笑谈粤曲,“投契先咁好倾咋。”一个歌友笑说。(欧嘉乐摄)
罗湖口岸上盖多幢商厦,云集几十间粤曲曲艺社,皆是港人唱曲热点。这天歌友一行八人走进其中一间,设备和服务不逊香港。(欧嘉乐摄)
心姐童年听著母亲哼唱粤曲,又看粤语长片,廿多年前重拾唱曲爱好,至今很多曲目都难不倒她。(欧嘉乐摄)
心姐喜欢粤曲的古雅歌词,说当中有曲韵且要唱出曲情并不容易。(欧嘉乐摄)
演唱子喉和平喉的歌友二人一组入练歌室唱曲。(欧嘉乐摄)
深圳曲艺社收费比香港的便宜三成,且乐师来自全国各地剧团或演艺学院毕业,香港歌友赞誉这儿同样专业又相宜。(欧嘉乐摄)
等候练曲的歌友则在厅室闲聊、准备曲谱。(欧嘉乐摄)
跨境唱歌之余,心姐也会跟歌友在深圳四处搜罗美食。(欧嘉乐摄)
罗湖城有几间酒楼开至凌晨,不少香港歌友练曲后都习惯拉队到此宵夜。(欧嘉乐摄)
唱曲玩乐一天,这班歌友这夜回港前,还是到口岸附近的港式茶餐厅吃粉面才尽兴而归。(欧嘉乐摄)
有歌友笑说整天“出街玩”很累,但饮饮食食又唱唱曲,才是开心完整玩了一天。(欧嘉乐摄)
在罗湖曲社练歌半个月,心姐这夜终于要在香港登场表演。(欧嘉乐摄)
心姐说粤曲表演衣饰较简单,但化妆梳头都要至少两小时。(欧嘉乐摄)
粤曲晚会快要开始,心姐与拍档在化妆间最后练习彩排。(欧嘉乐摄)
心姐这夜表演白蛇传其中一个章节,她在后台从容淡定看著曲谱。(欧嘉乐摄)
新光戏院这夜座无虚席,都是年长一代的粤曲知音人。(欧嘉乐摄)
心姐与拍档婉姐在台上自如地唱出长达半小时的“白蛇传之大断桥”,演绎蛇精的心姐,被“相公”发现身世后的一幕。(欧嘉乐摄)
这夜正式演出,台下的乐池有齐二胡、扬琴、锣鼓、大小提琴等中西乐器,比平日歌友在深圳曲社的伴奏乐团更齐备。(欧嘉乐摄)
不少平日结伴北上的歌友都来撑场,笑说要支持本地粤曲发展。心姐在后台看著老倌红伶倾力表演,一直觉得香港仍有许多出色唱家和乐师。(欧嘉乐摄)
多年前,曾有人问“粤曲是否香港文化”。这班歌友听到此问题,毫不犹豫说是广东文化。当现今香港的“广东歌”,源自粤曲发展,香港年轻一代听著的,却不是粤语歌,是别的外语歌。(欧嘉乐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