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塌树,踏上瓦碎,超级台风山竹横扫寮屋区后,走到寮民所生活的土地,看见仍待复建的社区。当普罗大众早已重返正常生活,寮民们仍为修缮家园而心烦。修葺费,他们未必付得起;即使有些微积蓄,政策下亦不许改用更坚固的物料。“明天是否真的会变好”,或只能硬等待下次天灾临到,再次摧毁家园,他们确实并不知道。摄影:郑子峰、阮秀君、徐嘉莼
新界郊区寮屋的损毁情况严重,在北区一条寮屋村,六十多岁的英姐与九十岁的妈妈同住的寮屋被塌树压穿屋顶,她们根本无力自行维修。(郑子峰摄) 从屋外看,可见到英姐的寮屋穿了两个大洞。(郑子峰摄) 居于北区的汤伯曾在台风期间爬上屋顶与强风搏斗,冒死捉实铁皮锌板,但最终失败。失去了瓦遮头,他们一家就在破破烂烂的家中,度过数晚。(徐嘉莼摄) 汤伯退休后,只靠屋后两块田种菜及子女少量家用维生,但目前农作物已全毁。(郑子峰摄) 多个寮屋村落在打风期间曾停电,80多岁钱婆婆的家中停电四天,没有灯光,没有大窗户,要点起蜡烛,在昏暗环境中生活。(郑子峰摄) 强风截断了大树,几乎要压毁寮屋户Chris(化名)的家园。他曾经报警,兼带民政事务总署的人员前来,但台风过后半个月来仍未被清理。(阮秀君摄) 有寮屋整个上层被摧毁,下层仍住人,但寮屋屋主不愿意维修。(阮秀君摄) 最严重是屋顶被摧毁,例如元朗寮屋户叶先生的屋顶被吹至近百米以外的鱼塘中,他需急忙重置屋顶。(阮秀君摄) 据支援寮屋的社工队资料,本港最少8区有寮屋因台风受到不同程度损毁,在台风期间,更有多个寮屋村落曾经停电、停水或水浸。(阮秀君摄) 有前线社工透露,现时居住在寮屋多是长者,及贫穷家庭、单身汉等㓥房户。一旦发生风灾、水浸,对这群弱势社群而言,更是苦不堪言,他们极需支援。(阮秀君摄) 港人梁先生两年前生意失败,被逼入住寮屋㓥房。他形容初时环境极为恶劣,前往房间通道原是化粪池,而房内只有一张胶垫放在泥地上。(郑子峰摄) 台风吹袭,梁先生家前的木板都吹歪,外出的路更被大树阻塞。(郑子峰摄) 事实上有很多村民在灾后互相帮助,自行清理塌树,修补房屋,但实际上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郑子峰摄) 虽然寮户可向地政总署及民政事务署申请复修津助,但金额最多一万元不等,更难以同时申请多个援助金。有关注团体批评,金额杯水车薪,援助审批欠透明。(郑子峰摄) 在现行政策下,所有已登记的寮屋不允许改用与1982年登记记录不符的物料,修葺、重建寮屋,更需向地政总署申请及审批。“土地正义联盟”认为,寮屋户沿用登记时铁皮等物料重建维修,存在危险,长远应放宽让寮户选用坚固物料复修。(阮秀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