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寮民风灾后1】屋顶吹走、被塌树压毁 复修费上万缓助最低三千

撰文: 阮秀君
出版:更新:

本港寮屋区的向来是个黑洞般的谜题,官方没有区界线,没确实人口数字,没有地理与人口分布的定义与身份,寮屋居民的实际需要,基本上无从得知。上月,台风“山竹”袭港,树塌路封,建相对简陋的寮屋群首当其冲,惟灾情轻重无人知晓。《香港01》记者追访全港十多队支援寮屋社工队前线人员,搜集寮区灾情片瓦,发现荃湾、元朗等八个区均有寮屋被吹屋顶、被塌树压毁,亦曾出现停水或停电。记者连日走访北区、元朗区及观塘区寮屋集中区域,发现灾后大半个月,仍有寮屋㓥房户居所被大树所压,居民终日忧心;复建家园的寮民,更需应付数以万计修缮费,奈何可供申请的援助金只有数千元;且寮屋政策硬规定须以原有物料及设计维修,寮民忧心下一个“山竹”到来之时,损失无日无知。有关注组织直指寮民是“最有需要却最无支援”的社群,批评政府欠缺完善防灾对策,以致寮屋区成为最当灾之处。摄影:郑子峰、阮秀君

截断的大树横卧在Chris的寮屋附近,几乎要压毁他的家园。(阮秀君摄)

“你看,就这样压著屋,多日都没人来看,都唔知点算。”寮屋㓥房户Chris(化名)忧心忡忡地指着居所上的树枝。这间以铁皮及木板搭建而成的寮屋,位于观塘区一个寮区山边,9月16日,台风山竹吹袭,该区十多户寮屋均有损毁,而Chris所住的寮屋被塌树压着,即使报警,甚至带民政事务总署的人员前来,但半个月来仍未被清理。

9月26日,记者到访该区,仍见Chris居所的屋顶堆满树干,屋顶上仍有折断未跌的枯枝,随风摇动,屋旁一棵直径约半米的大树干,横搁山坡上。Chris谓:“幸好当时这最大的树枝没有打中屋,但仍然担心会再有塌树。”

塌屋屋主不理 㓥房户敢怒不敢言

他指一指旁边的铁皮屋,只见那间屋上层全完塌下,“在打风时吹塌,现在下层仍有人居住,但屋主不予理会,不维修,大家都不知道可以怎做。”他叹谓,㓥房户完全受制于寮屋屋主,“一旦得罪他,不直接赶走也会大幅加租,之后都不知可居于何处。”

Chris所住的寮屋共有两层,全部为㓥房户居住,上层分间成约八间、每间约一百平方呎房间,但每间都要二千多元租金。为免被屋主认出,Chris不愿透露生活状况,而活在塌树下,他自叹“只能干着急”。

北区塌树压穿寮户天花

相比市区,新界郊区情况更严重。在北区其中一条寮屋村,60多岁英姐的寮屋直接被塌树压穿屋顶,“那是我妈妈的房间。”她说,风灾前安排近90岁的妈妈到亲友家暂住,但由于损毁严重,母亲仍未能回来一同居住。

英姐的寮屋在台风当日被塌树压穿屋顶,但不知如何去修补。(郑子峰摄)

义工搬压电缆塌枝引火花

访问当日,屋顶上的塌树已被搬下来,放在屋后的山坡。英姐女儿说,全靠街坊帮手。不过,虽区内居民齐心,但一涉及电力便会束手无策。她表示,台风后连至家中的电缆被塌树压着,曾有义工尝试移走塌树,但即引起火花,“结果大家都不敢再碰,虽然大家都想帮手,但无人有这类专业知识。”

风灾后几乎求助无门,她忆述,“打999,打电话给电力公司,全部都接不通。”她忆述,至灾后第二日凌晨才接通各电话热线,至第五日,电力公司才派人前来。目前,她仍为复修居所而苦恼,“日间只有我跟妈妈在这屋,根本无力自行维修,弟弟虽同住,但平日要上班,即使假日,一个人都盖不了屋顶。”

地政总署发言人指,目前有逾38万间已登记寮屋分布全港,划分的小区达784个,不过,竟没有明确界线,人口登记更三十多年未有更新。

从屋外看,可见到英姐的寮屋穿了两个大洞。(郑子峰摄)

全港8区寮户被吹翻屋顶综合本港16队支援寮屋社工队前线人员资料,本港最少8区的寮屋因台风而受不同程度损毁,包括:北区、屯门、元朗、荃湾、大埔、西贡、观塘及离岛。其中,最少有27户直接被强风吹翻屋顶、16户房屋被塌树所压。按地政总署资料,截至上月20日,即台风远离后第四天,共有35户寮屋家庭、78人获安排入住位于屯门的宝田临时收容中心。此外,最少7区台风期间停电,其中西贡区有寮屋区全村受影响,而北区、荃湾及屯门有部分寮屋直至风后第三天仍未恢复供电;而部分长洲、荃湾大帽山脚一带及粉岭北发展区的寮屋,更曾停止食水供应。另外,观塘茶果岭村、西贡的对面海及菠萝𪨶、荃湾深井,以及洪水桥的丹桂村、和平新村、钟屋村,均曾出现水浸;而同属低洼地带的八乡则没有受影响。

寮户复建材料费数以万计

风灾后,部分寮户需复建居所,重置电器,但多个寮户表示单是购置建材绝不便宜。在元朗其中一个寮区,寮户叶先生的寮屋屋顶被吹至近百米以外的鱼塘。他急忙重置屋顶,但只是添购数块锌板已花逾万元,“材料钱真是好贵,如果请人搭都不知要几多钱。”有前线社工指,区内寮户的寮屋若损毁较严重,维修费可达数万元,最高一户更达17万元,对低收入的寮户构成巨大压力。

台风风力强劲,元朗叶生一家的屋顶被吹至近百米外的鱼塘。(阮秀君摄)

援助审批欠透明 金额杯水车薪

现时,社署、民政署、地政总署等部门均有援助金予灾民申请。社署主要负责伤亡补助,例如:每人15,130元的“殓葬补助”、视乎伤势由724元至60,270元不等的“受伤补助”,以及以6个月为限、由452元至每月13,550元不等的“临时生活补助”等。惟截至上月26日,社署尚未收到就台风“山竹”伤亡补助的申请。

至于复修援助,寮户可向地政总署及民政事务署申请津助。其中,地政总署提供的紧急救援基金可补助修缮、家具及家庭设备,发言人透露,截至2018年10月3日,共收到10宗因受台风“山竹”影响而提出的补助申请,全部申请正在处理中。相关津助金额按不同损毁情况而定,例如搭建物未有严重损毁而家具严重毁坏,可获补助由单身人士3320元至6人或以上家庭11240元不等。

而民政事务署发言人亦指,会透过“华人慈善基金”或“特别援助基金”,为经审批而合资格的有需要人士提供紧急援助。“华人慈善基金”主要向遭逢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有急需的华裔家庭或人士发放援助金,由各区民政事务处审批,上限为8,000元。截至上月30日,署方已收到590宗申请受“山竹”影响人士的申请,已批申请150宗,其余440宗申请尚待审批; “特别援助基金”则为非华裔家庭或人士而设。

全港多个寮屋区均因为台风而有不同程度的损毁,但各项援助金额杯水车薪,补助甚微。(阮秀君摄)

邻舍层面社区发展联席成员及社工陈姑娘表示,灾后政府没有统筹划一向外发放援助讯息的对口单位,各区部门所提供紧急援助申请资讯混乱,未有主动公布,亦没列明申请资格、审批准则,即使支援寮户的社工队,亦未能掌握申请援助途径的详情。陈续指,以民政署为例,由各区民政处按每宗个案决定发放金额,造成各区标准不一,于大澳寮户大部分只获批3,000元,补助甚微,难解寮户燃眉之急。同时,地区民政处审批会考虑申请者有否已获其他援助;寮户想同时申请多个援助金亦难成事。至于地政总署的补助,陈指出,不少受影响寮屋居民为㓥房户,根本“无合法身份”向署方申请,结果最需要补助的一群,被摒出“援助网”外。

罗太的寮屋(图中白色小屋)常因台风及暴雨水浸而需重新修葺,她希望政府容许寮屋户以更耐用物料维修。(阮秀君摄)

寮屋复建 宜放寛改用建材限制

更令寮户困扰的是,在现行寮屋管制政策下,所有已登记的寮屋不允许改用与登记记录不符的物料。占用人若想修葺重建寮屋,则需向地政总署辖下的寮屋管制组申请及审批。根据立法会文件,过去管制组曾因寮屋在天灾中受到严重破坏或完全被毁,不适合继续使用或占用,而不批出其重建申请,建议占用人永久迁离。

罗太居于寮屋数十年,其以锌铁搭成的屋顶被台风吹起,需花近两万重新搭建。她说,其屋顶已不止一次被掀翻,“几乎年年都要整过”。其妹夫亦说:“政府又不容许我们用一些耐用物料,我们不想扩建,只想间屋稳阵一点,不想次次打风水浸都要再搭过。”

民间组织“土地正义联盟”执委曾乐欣认为,寮屋户沿用1982年登记时的铁皮等物料重建维修,存在危险,长远应放宽让寮户建立一个相对安全的适切住所。“寮屋原有建材都是不稳固的物料,地政处等各个部门放宽下,让寮屋户复修时选用坚固物料,便不用不断复修再复修。”她相信,不少寮户私下维修,但认为除非寮屋维修时严重违例扩建,否则政府应该不会取缔自行维修的寮屋。截至目前,地政总署未有就放宽寮户改用其他建材作出回应。

去年“天鸽”,今年“山竹”,两次打风都对本港带来巨大损失,然而,本港的灾后支援政策未见寸进。寮民一再“当灾”,曾乐恩说,这是合适时机去检讨政府对寮屋的政策和支援是否足以应付下一次风灾的再临。

上文节录自第132期《香港01》周报(2018年10月8日)《风灾过后走访寮屋区 满目凄凉 恻人心脾》。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