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气㓥房2】屋内风速极低 污染超标四倍 基层冇钱=冇健康?

撰文: 黄文轩
出版:更新:

上文提到在香港空气污染这个大熔炉中,住在㓥房的黄太更成为空气污染首当其冲的一群。蜗居内没有窗、没有抽油烟机,加上近马路又多尘,令女儿长期受鼻敏感和湿疹困扰。基层要住在合理的环境,是否一个奢侈的愿望?

《01社区专题》于上月8月31日至本月6日邀请葵涌㓥房家庭实测二氧化氮(NO2)浓度五日,结果发现数值超出环保署一年上限近四倍。黄太一家住在这个“毒气密室”快三年,女儿恩恩满身过敏,详看上集: 【毒气密室1】家中废气有入冇出 女童患严重湿疹鼻敏感

毒气室:㓥房无抽气扇喉管

业主安装的煮食炉在洗手间旁,上面设有抽气扇,吊诡的是,业主没有一并为抽气扇安装喉管。黄太曾要求业主为其安装也徒劳无功。“佢做样咋嘛,我都煮唔到饭!”换言之,抽气扇形同虚设,黄太若要煮饭,只好逃到僭建阳台,蹲在地上用电磁炉煮食。黄太语带激动地说:“冇计呀,都要咁样煮啦,喺入面煮会好大油烟味,抽油烟机可以抽去边到呀,抽返屋企呀?根本都煮唔到饭!”

抽油烟机形同虚设,黄太要煮食只好逃到阳台。(黄文轩摄)

僭建阳台连接著大厅,两个空间只有一“帘”之隔,每次煮食,黄太就把胶帘放下,用胶纸封好。但室内的人无可避免还是会嗅到味道。有鼻敏感的恩恩也深受影响,每次煮饭时她就不停打喷嚏、鼻水直流,她说:“煮饭𠮶阵闻到好大阵油烟味,好唔舒服。”

生活的居所与尘埃如此贴近,为了保持清洁,黄太要日日打扫家居保持卫生:每天起码抹两次地板、放在僭建阳台的餐具使用前一定要抹净。偶尔一、两天没有清理碗筷,上面就会铺了一层薄薄的尘埃,“好多沙,一粒粒,唔知咩嚟。”不止阳台,就连室内也“遭殃”,一抹电视机顶就见呈淡黄色的油渍。(黄文轩摄)

有人可能会问,为何黄太一家不搬离葵涌?她搬过不下三次,但来来去去都是在葵涌区:“两个小朋友都系呢度返学,呢度房租又平,所以我拣喺呢区住。”说到苦况,她愈说愈激动:“住㓥房,安全措施同卫生环境已经唔好,水电费又要被滥收,租金都已经好高,本身我哋系基层人士,仲要付出豪宅租金,我哋好难应付,好难接受!”

黄太一家的居住环境:

世界绿色组织联同圣公会麦理浩夫人中心曾于2015至16年度访问了134居住在葵涌的不适切居所住户。调查发现,逾九成受访㓥房家庭有窗户,而当中只有四成有1至2个窗户,近两成人士基于环境恶劣而不会开窗。

有九成的受访者的室内风速极低(读数为0),近七成单位外围风速极低(读数为0)。六成受访者表示单位内“空气不流通”。

㓥房规管 vs 不规管

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的报告显示,2017年居于不适切居所的人数较往年上升9%,受影响家庭高达83,300户,全港逾11.5万人受问题困扰。㓥房户每天都在与居住环境斗争:老鼠出没、天花漏水、厕所渠发出恶臭;如今空气污染问题严重,连呼吸的空气也变得危险,有㓥房住户曾表示,要逃避吸废气,唯有离开家中,走到附近的图书馆去。

葵涌一带㓥房都把窗户紧紧关上。(黄文轩摄)

什么是㓥房?屋宇署对㓥房有较具体的描述︰“分间单位,俗称‘㓥房’,一般是指在建筑物原先经批准的图则上显示的一个楼宇单位,被分间成两个或以上的独立房间”。屋宇署同时列出㓥房可能引发的问题(如结构安全、通风排水)及相关的法例要求,如《建筑物条例》的规例订明,建筑物要有窗、通风,惟多数不合规格的㓥房本来就难以达到要求,相关部门亦难以执法。

联合国:住屋是基本人权

2017年的《长远房屋策略》进度报告提及,未来十年要建成28万个公营房屋单位,当中包括20万公屋及8万居屋单位。惟报告显示,未来五年的估计落成量只有75,200个公屋及25,100个居屋单位,要达成目标遥遥无期,无法上楼的基层只能一直无了期等待。㓥房自然成为他们的暂居地。

面对重重难关,政府到底可以如何在短期内改善基层住屋环境?

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早于1991年通过“适切居住权”(the right to adequate housing),其中包括以上七大指标。

社工:㓥房愈多窗愈贵租

事实上,㓥房单位缺窗的情况十分普遍。香港圣公会麦理浩夫人中心团体及社区工作部主管吴堃廉跟进㓥房问题多年,根据他过往跟进个案的经验,㓥房内有窗的单位租金一定较无窗的昂贵,而愈多窗的单位租金则愈贵,而近马路、又低层却可以“讲价”,基层变相被逼住在居住环境差的地方。

青山公路葵涌段,下午五时多仍有大量车辆,包括货车、巴士及小巴经过。(黄文轩摄)

穷人只可吸废气?

港大今年联同英国剑桥大学共同进行一项研究发现,空气中的PM2.5(微细悬浮粒子)平均浓度与香港社会剥夺指数统计上存在正比关系,即是愈穷的地区,吸入的空气污染物就愈多。如元朗、深水埗及观塘等地区的平均PM2.5的污染属于偏高。

住㓥房患肺痨

黄太一家并非孤例,同为㓥房住户的马女士与三名子女居于100呎的㓥房,因㓥房环境空气不流通,煮食位置有限,马女士为免令子女经常吸到油烟味,曾试过要走到户外天台煮饭,才可令一家安舒一点。而马女士大女儿更在数年前患上肺痨,现时虽然已康复,不过为免病患复发,她目前已搬离葵涌区,到其他区的㓥房与朋友同住。

鼓励业主改善㓥房环境=变相加租?

目前香港对单位规划的管制只适用于初次建屋时,于首次出售/出租后再转售或转租的单位则不受此限。有团体建议政府订立“最佳执行范例”,例如订立窗户数目,楼底高度,室内空气流通及物质浓度,为所有未受《建筑物(规划)规例》的单位订立“最佳执行范例”。不过有人则担心业主会将相关成本转移到租户上。

吴堃廉则强调,最佳执行范例应为短期措施,长远而言,应该与租务管制并行,多管齐下地处理到基层短期住屋问题。他又认为现时政府的房屋政策属“小修小补”,例如过渡性房屋、电费等等福利津贴,他形容是“远水不能救近火”,无法即时缓解㓥房户的燃眉之急。

黄太一家在区内租金算相宜,惟换来的是车房与马路的废气攻击。(黄文轩摄)

“住得好是基本的住屋权”

影子长策会成员陈绍铭长期关注房屋问题,他认为现存的建筑物条例执法不严:“政府一直没有处理过㓥房住户的精神及健康问题。”陈绍铭认为,政府有责任改善市民的住屋水平,例如改善通风、走廊阔度及消防条例等。

反观英国早于2000年开始,就在房屋政策中订下体面居所 (Decent Home)的概念,体面居所须符合多项标准,例如要求业主留意其单位会否令住客置身过于挤迫、光线不足或过于嘈杂的环境而造成过大精神压力或出现心理问题、单位有否因湿度过高及室内单位过冷或过热,引起疾病感染或身体过敏等。英国政府订下目标,在2020年前,须有75%居于私人物业的弱势社群家庭的居所合乎体面居所的要求。

联合国订明日照权是基本人权,保障公民的居所可享受阳光照射。日本积极推行日照权,日本建筑基准法第56条规定,在建造有一定高度的房子时,不可侵犯近邻日照权;当中更明确规定家内每日必须受阳光照射至少三小时,以保障有足够日光照射进单位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