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福音】蓝屋设“好邻居计划” 住宿同时投身社区艺术
10年,为时未晚。10年前蓝屋街坊争取“留屋留人”,2010年采纳民间方案,本月正式展开蓝屋的复修。近日,蓝屋推出“好邻居计划”,提供约12个单位予公众体会社区生活。居住计划以三年为期,收取市值租金,第一轮暂定在今夏推出在黄屋的一个单位。
建立蓝屋新社区
预留给“好邻居计划” 的单位,改建自当年无选择留在蓝屋的街坊居所,据悉最初是打算用作B&B酒店之作。经过社区讨论,希望新住户是能长时间与街坊生活,建立归属感的住客,而非游客。
计划目的是推动共同居住 (co-living)、社区营造和共享经济的理念,共同承担社区的责任,重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邻舍精神,而不限于传统的租客和业主关系。申请人需经过由湾仔区议员和营运团“WE 哗蓝屋”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的审核。审核准则是申请人的社区参与经验及未来对蓝屋和湾仔区的贡献。
计划的对象是专业人士、退休人士或社区创新伙伴,计划为期三年,为纾缓新旧居民的磨合问题,首年居住获安排为试租期。
除了“好邻居计划”,蓝屋建筑群内的空地亦开放给公众举办放映、讲座活动,凝聚蓝屋和周围石水渠街的社群。
保良局设艺术家驻留计划呎价$46
保良局亦推出“V54年青艺术家驻留计划”,团体改建90多年历史的跑马地山村道54号三级历史建筑,提供11个双人或单人单位,而参加者需要在45岁以下,并有两年从事艺术的经验。
单人房面积仅60呎,设有公共浴室、厕所和㕑房,租金连杂费要2,760元,呎价为46元。翻查资料,附近㓥房楼盘连同浴厕,呎价为40-50元,两者大致相约。
参加简介会的艺术家Carmen坦言︰“租金不便宜,而空间限制很多。”她表示设施未完善,缺乏洗衣机和晒衣位。主办人建议住户在“房内晒衫”。她亦指共用大堂空间太小,难以创作,无法创作大型画作、制作木工和玩具。另外,大厦举办的展览只招待预约客人,路人不可入内参观。她希望在港岛交通较方便和丰富历史感的地方,拥有独立的创作空间,故仍有兴趣参与V54计划,其中以最短期租约为3个月较为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