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恐惧1】入大学追GPA夜夜失眠、终患思觉失调:像没人明白我
访问那天,Tina(化名)穿了一件白色T恤前来,上面写著:"Hier, je n'ai pas pu dormir."-Insomniqaue——那是法文“昨晚我无法入睡—失眠”的意思。开学时节,因学业压力太大而每晚失眠,正正是她的心声。
开学的阴影,始自4年前考DSE公开试的经历,及至今天Tina上了大学,临近开学,一想到即将又要面对学业,她仍然倍感紧张。考DSE那年,她终日埋头操练试卷,结果换来公开试失败,要自修一年重考。失败令她对自己的要求愈来愈高,每日逼迫自己温习,即使最后成功升上大学,但与学业成绩的战役仍未完结。
终日患得患失,结果有天她开始出现幻觉、妄想——家人为她端上汤来,她觉得有人要下毒害她。最后医生诊断她患上思觉失调,那年她才19岁。
与公开试拼搏 人人自觉温习感压力
Tina仍记得,那年她读中六,公开试在即,同侪间学业竞争气氛激烈,人人自觉温习,谈论的话题总离不开公开试:“你今日操咗咩试卷?”、“我要考高分!”。升中六的暑假,学生每日都回校操练试卷,在学校“操完”,Tina自己回家再继续操。她全神贯注地集中在温习、操卷,将时间精神全盘赌于一场公开试中——Tina拼上所有,她却觉得自己赌输了。
公开试的成绩不如人意,放榜日Tina一个大学学位也没有收到。她很快决定重考,自修一年再战一次。那年她自动自觉温习,上次公开试不合格的成绩是她的阴影,她心里对自己说了一万次“一定要考得好,唔可以再衰”。全力催谷下,她终于考上大学,可是问题尚未完结,恶梦才将开始。
大学开学难适应 继续追赶成绩
原以为心中的忧虑随考上大学而消散不见,岂料入学后又是另一挑战。问她考进大学不是反倒轻松?Tina倒抽一口气,叹道:“我唔觉得学业上会轻松。”进了大学,她再次萌生起下个目标:要考取第一荣誉学位毕业。无止境的自我要求,令Tina倍感吃力:与身边朋辈竞争,担心不能适应大学校园生活。结果,学业成绩这场追逐战没完没了,她每天背负著沉重的期望去上学,身上的担子却愈来愈重,最后身体不胜负荷,她终于倒下。
出现幻觉 整日活在惊恐中
大学第一年的生活,她都活在患得患失之中。终日情绪不稳、不想见朋友,她某天走在街上,开始察觉不对劲:见到途人衣服上有文字图样,Tina开始认为那是对自己的暗示,觉得有神要透过衣服上的文字与她“对话”;她从来没有上街示威过,那段时间却想过有人要政治逼害她。
那段时间,很多声音在Tina脑海里穿插,像有条粗重的木柱不停撞击一个庞大的铜钟,无间断的钟鸣快要把她的能耐消耗殆尽。她无法控制负面思想:觉得有人注视她就是在嘲笑她、认定同学排斥自己、攻击自己。经常都出现自我批评的声音,她想尽办法去躲:开始逃避学校生活,自动自觉减少与身边同学接触、经常走堂、欠交功课,一直关心的学业也无暇理会,成绩直插谷底。
上课天,一放学她便快快跑回家躲进被窝,封闭所有与外界连接的渠道。只是她只身一人时又忍不住拿起身旁的电话,见到同学在社交媒体发了贴文,开始想像他们在耻笑自己。她像一个敏感的孩子,轻轻一碰都感到痛。“𠮶时好辛苦,被害感好强,好冇安全感,好似冇人明白你。”她说。
确诊思觉失调: “成日都好乱,唔知做紧咩”
每天都在浑浑噩噩中渡过,Tina形容那时的心情:“成日都好乱,唔知做紧咩。”家人开始察觉女儿行为怪异,于是带她去看私人执业的精神科医生,医生只说她有抑郁倾向。怎料求诊后短短一星期,她的情况恶化,情绪再次崩溃,某天更向妹妹透露自己有自杀念头,家人吓得立刻把她送进医院。那时迷迷糊糊的她,对带她进医院的父亲说:“天主会好锡我哋。”
坐在诊症室内,她最清楚记得的只有医生口中吐出“思觉失调”四个字。被确诊的事情来得突然,那年她才19岁。
思觉失调是一种脑部疾病。脑内不同区域的脑神经功能失调,产生出思想和感知错乱,并由此引申出语言和行为的异常及情绪的显著转变。总人口中约有百分之一的人会患上这种疾病,多数患者病发于二十至三十岁。
“个人脑部先天的脆弱性”与“外在环境压力”是构成思觉失调的成因:
1.“脑部先天的脆弱性”:最主要成因是家族遗传,与先天的基因遗传有关。
2.“外在环境压力”:童年时受虐待、成长期经历失恋、受学业、工作及家庭负担等,或者来自因滥用药物(如服用大麻) 对大脑的毒性,造成“精神压力”。
资料来源:青山医院精神健康学院
浸信会爱群社会服务处于上学年进行中学生精神健康调查,由去年十月至今年六月向7,500名学生派发问卷,结果发现逾半数学生有抑郁征兆,其中4.1%更有严重抑郁以上程度。调查发现,学生有自杀念头的数字是7年调查中最高。而在过去6次调查中,文凭试、学业和前途皆成为学生三大压力来源。
Tina控诉香港的教育制度,社会叫他们经常要追赶成绩,学生无形的压力油然而生。即使现在回看从前的一段经历,她除了心态可以豁达一点看待外,大概路还是照原来的走:重考DSE、追赶学业成绩,现在她仍不时会问自己:除了读大学,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
浸信会爱群社会服务处儿童及青少年身心健康服务服务队长戴晓宁指出,香港社会普遍将学业与前途挂勾有关,当学生看不见前路或其他可能性时,情绪便会容易感到低落。
上学年未处理的压力仍会持续
她同时指出,每年的开学期及考试周都是学生感到最大压力的时候,若学生在上一个学期尚未处理好自己的状态,当开学时要重新面对学业时便会倍感压力。例如大学生活较中学需要更多的自律性,同学或会对此到迷茫或无助。她建议同学不必过份担心转变,有些转变期如开学、升学等等需要时间适应是正常不过的事。另外,戴晓宁又表示,通常父母对子女的表达关爱的方法多数会令子女却步,如想对子女表达关心,应避免过度逼迫子女,例如对他们说“你系咪唔开心?”、“唔开心要讲㖞”等等说话,反而可以透过从旁陪伴,如说出“如果你顶唔顺要出声,爸爸妈妈会系身边陪你”等鼓励,令子女感到有人从旁支持。
Tina那段患病的日子都在虚与实之间游走,过去的事也不知哪些是真实、哪些是假象。事情就似是碎片,要把碎片拼凑成一幅完整的砌图,Tina也不知如何拼起,一想起就觉头痛。她只记得,医生诊断她患上思觉失调后,她在医院住了两个月接受治疗,慢慢才找到失落的意义。详看下集:【开学恐惧2】大学生患思觉失调 音乐表达情感:唱出不懂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