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首度在港出版难民故事童书 作家:香港难民二代残忍下成长

撰文: 黄妍萍
出版:更新:

说起难民,你想起的会是游手好闲、做黑工还是无奈?近年欧洲爆发难民潮,有国家拒收难民,难民在大众眼中,似乎只沦为问题,但他们其实每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最近,联合国难民署首度在港推出讲述难民故事的儿童书《飞越苦难》,让大众了解不同的人和这世界。

这本童书的插画师马龙说,小朋友成为难民其实没得选择。大人也可以说是如此。图为其中一位难民埃赫桑在难民营免费教小朋友乐器。(UNHCR)
联合国难民署首度在港推出关于难民的童书。(受访者提供)

“难民不一定是坏人”

坐着破船逃离家乡、穿越海洋,终于抵岸时,他们也同时登上报纸上那张黑压压挤满船舱的照片,面目模糊。后来,大家或者只记得难民是“负累”,是会抢掠的人。

然而,参与这次童书插画的画家马星原(马龙)说:“实际上难民有坏也有好,不要觉得所有人都是坏人。”童书记载了7个难民的故事,有人被军队逼害,有人为逃离战乱而成为难民,最终有人成为了医生、有人在难民营为小孩开免费乐器训练班,有人成为难民营官员,有小朋友立志成为飞机师、足球员——他们都没有变成坏人。

轮椅女孩逃亡记 体现共融美好负责执笔的作家方舒眉说,听过这些难民的故事后,被他们的遭遇和性情所触动,例如是只有10多岁的轮椅人士纽吉恩,“她坐着轮椅逃亡,由只是大几岁的家姐推着,途中和父母分离,幸好同行的人帮忙,见到在狭小空间中,大家仍然共融,那种人与人之间的同理心、相处,都很值得书写下来。”又像是从南苏丹逃到肯尼亚的罗宾娜,长大后回到难民营工作,“她不是一定要回去,过程中有些挣扎,营里又要处理很多琐碎的工作,例如分配粮食,但她都很感恩可以回馈这个地方。”

纽吉恩本身住的地方是大城市,但遇上战乱,没粮没水,出街又可能遇上炸弹,若不是环境困难,其实没人愿意离开。
方舒眉
南苏丹争取独立几十年,又分裂,你想想不走也不行,就算是你和我都会走——要如何生活下去?这是人道问题。
马龙

按图一次过看7个故事的插画及真人照片:

+9

插画家由印象负面到深入了解难民处境马龙说,在参与这书前,其实自己对难民一直抱着负面观感,“受负面新闻影响很大,又有人说,多了难民,去巴黎要小心不要被抢,风声鹤唳。”联合国跟他说,因着公众对难民的有色眼镜,有时开展工作都很困难。他看了联合国的资料,始明白难民的处境。绘画插画的过程,他找了更多资料,发现在香港的难民处境也很恶劣。“在香港有人会说好像见到难民整天游手好闲,常常在公园晃来晃去,好叹,好像一说自己是难民就不用做,又有得食,但其实他们不是不想,而是不可工作。”他说。“不要羡慕他们不用工作,一般人一星期工作5天6天,觉得一个星期不用上班很正,一个月都不错。但如果长期没工作,是会很颓的,天天数手指等天黑,到他把心一横去做黑工,你又骂他犯法。”

现时香港成年的寻求庇护者,每人可获援助包括1,500元直接付予房东的房屋津贴、300元水电费、价值1,200元的超级市场食物券以及小额的乘车现金。香港法例规定,寻求庇护者不能工作。与此同时,审批难民资格的速度缓慢,等待时间可逾10年。香港难民资格成功申请率更只有约0.6%,是全球之末。

马龙说平日在新闻上看到的都是表象,应思考、再挖深,“你会到另一层东西。”

插画家:港难民非游手好闲 是不能工作“香港签署了公约(《禁止酷刑公约》),答应过渡性收容难民,很应该审视政策,例如现时对难民小朋友的教育很不完善,读到中学,却不能上大学(难民父母不能工作无法负担学费)。”他说。“这世界多一个好人便少一个坏人,教育够,有前路,便不会成为坏人。”

我们的印象常被负面新闻支配。不自己去发掘,很容易被蒙蔽。我们要思考多点,不是只看报纸是什么就是什么,难民不是只有抢劫或游手好闲或做黑工。
马龙

方舒眉说,看过难民二代的相关报导,因而知道他们的困境,“小朋友常常要去见难民官,不知道下个月还可不可以在这里生活,这很残忍,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没有安定感。”她又说:“见到一些照片,他们的笑容很苦,有人一起玩可能会开心,但生活还是很多困难。”

马龙说见到一些难民的笑容不太开怀,因此画插画时,画中有些难民虽然是笑的,但仍有点苦涩。(UNHCR)
德跟家人从叙利亚逃到德国的艾哈迈想成为足球明星。(UNHCR)

“难民只会更多,地球村人应关注”

马龙说:“难民只会更多不会更少,现在中东、非洲局势都不稳定,身为地球人应该关心难民的处境。”方舒眉叹道:“不是大部份生活都是甜美的,不是想要就有。希望小朋友看完这本书会增加同理心,了解事情(难民的处境),甚至人生——明白世界的变化,在变化中也可变得坚韧。”

如果小朋友和家长都不戴有色眼镜去看难民,“会让他们过得较健康(不被歧视)。”她说:“见到难民挣扎成长,或会反思幸福的可贵,不会只知吃喝玩乐,会知道做人不是为个人利益,也可寻找生命意义。”

她也希望大家由此关心其他世界上的事。书本除了7名难民的故事,还有“阅读指南”介绍中东国家、欧洲移民危机等基本知识,也举出了一些思考问题,例如“如果你是一个难民,来到一个新的国家,你认为最大的困难会是甚么?”方舒眉说想借此让大家思考更多。“在香港追求共融的路上,希望可以帮到一点忙。”

书本扣除所有收益后,将全数拨捐联合国难民署。本月8月19日是世界人道主义日,联合国难民署表示希望透过这书,让香港儿童及家长进一步了解难民署运作的重要性,并支持其救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