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金黄稻穗飘 粉岭南涌9月重现稻田风光
曾经,新界种植的稻米远近驰名,甚至出口到外地。随着经济转型、城市发展和进口米输入,本地稻田愈来愈少,现在只剩下零星地区如塱原湿地等仍有稻田。
粉岭南涌亦曾盛产稻米。有农夫希望重拾昔日一片金黄稻穗的盛况,将于5月21日开始,与“有气魄”之士一同经历播种、插秧和收割的体验,名额只有15个。这项活动由“活耕建养地协会 ── 南涌”主办,稻田的面积约为1.5亩,由15人每周轮流打理,可说是绰绰有余的。
南涌曾是稻米之乡
当地村民说,南涌所有农地以前都是种米的,就连现在的主要道路,都是一片米田,是名副其实的稻米之乡。南涌稻田之所以消失,村民说是因政府当年在山后修建淡水湖,致令水源被截流,都流往水库去了。
近年,不少人都尝试在南涌复耕稻田,由最初的收到只足够煮成一碗米饭,到尝试种植来自广西、江西、台湾等地的不同米种,都一一详细观察和记录下来。现时仍有好几位农夫在南涌继续种米,今年,活耕建养地协会希望招揽一班有志之士加入,其中一位负责人爱玲称:“我们将由5月底开始,其实最忙的是5、6月培苗、除草和插秧等工序,待7月架起雀网,之后一直到9月收割前都只能等待。”
耕作为人 也为生态
预计中,每位参加者每周最少出席两天,可以是星期三及四或星期六及日。“暑假期间学生放假,可在周中到来帮忙;而周末则适合上班人士,即使一星期来足4天或更多也无任欢迎,我们鼓励参加者恒常到来耕作。”除了种米,南涌亦是生态农地。“我们一边种田,另一边亦在鱼塘养鱼,但不会捞起鱼获,主要是为雀鸟如白鹭等提供食物。”
尝试种植珍珠米
当地一位农夫何叔叔,去年曾与其他农夫一同到访日本,参加“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他们以自己的方法,配合当地搜集的材料如豆渣等做堆肥,成功种稙出珍珠米。今次活动就由何叔叔主理,除会尝试在南涌种稙珍珠米,他亦带领一众参加者经历4个月的耕种期,体验米农的生活,再次令南涌这地方散发出本土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