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钟boardgame认识香港生态 创办人:唔系户外考察就学到嘢
城市人的生活远离大自然,从常见动物的习性、香港生态环境,以致城市化、人为导致的环境问题,大部份港人只是知其一二。香港校园里沉闷的生态教育却叫学生越走越远,多是书本或影片,户外考察的机会少之有少,更多的情况是从powerpoint上认识生态。香港户外生态教育协会的创办人马昀祺博士(Xoni)说:“净系好似一个导赏形式,老师带我去边,我就睇吓。可能佢会觉得好无趣味、好闷、好热、好多蚊,唔钟意。所以,唔系带学生出field佢就会学到嘢。”
摄影:颜宁
为此,他们几位80、90后推出香港首个以本土生态环境为题的桌游——《森林的法则》。让玩家在游戏中学习,认识香港的生态环境、人类如何影响生态的命脉,体会动物如何挣扎求存。
20分钟内接触食物链、生态演替概念
《森林的法则》由香港户外生态教育协会和Strategic Game Society出品,玩家可在短短20分钟的游玩时间内,涉猎食物链、生境、生态演替的概念,认识香港常见的动物。游戏有教育性之余,绝不闷场。
游戏共有17种动物牌,都是一些香港常见物种,如报喜斑粉蝶、叉尾太阳鸟、蛇雕等。开始时,玩家手执5张动物牌,需按著他们的生活习性,放置一张在草坡、灌木林或次生林的生境里。捕猎者需捕捉合适猎物得分,猎物则需要存活下来才能得分,正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概念。棋子依所得分数前进,最快到达终点为胜利。
美术设计师Nicole和Henry毕业于香港大学生态学及生物多样性学系,负责绘画桌游的纸牌、图案,点击看游戏流程和隐藏于画中的讯息:
游戏反映现实中的威胁:城市化是不可逆转
然而,游戏并不是这么简单,每回都可以发生一件足以扭转改形势的机会---“事件牌”。这件事件牌,包括人为的“斩树”、“山火”、“自然演替”,这些功能牌都能操控棋盘上的生态演替。这个规则的设计,可谓根据现实的环境而设定。例如当中涉及到“香港二战时伐林”或“山火”,均导致次生林或灌木林转化为适合较少动物生活的草坡。二战后,香港以外来物种植林,却不利本地物种生存。幸而,有“40年演替” 令灌木林变回次生林,也有“植林优化计划”令植林变回次生林,唯独“城市化”是不可逆转。
Xoni说,人类能操控生态的命脉;大自然花上10年时间,草坡才演替成灌木林,再花40年才有次生林,人类可加速演替过程,但一场山火足以化整为零;最近的“土地大辩论”也正是反映“城市化”的讨论:“我哋成日都听到填海、郊野公园应唔应该起楼。其实呢两样就系讨论紧,我哋会唔会牺牲我哋嘅自然环境,做啲不可逆转嘅改变。”
游戏中,动物还要面对更多人类的威胁。例如“动物受困于引水道”的事件牌,桌游设计者Tom说,香港的郊野公园的引水道表面光滑,动物跌进去就无法爬出,有如陷阱。功能牌也显示出动物在香港面对的困境:“捕兽笼”令玩家不能出牌,“路杀”令哺乳类、爬虫类、两栖类无一幸免。“游戏越来越严峻,现实亦都系越来越严峻。”Tom说道。
玩桌游引起户外考察兴趣:见返啲动物好似pokemon go
这套桌游筹备时间超过一年,Strategic Game Society主要负责调整游戏的流程和策略性,他们本身对生态环境认识不多,成员Hess笑说自己只认识“蓝废纸、黄铝罐、啡胶樽”。有一次,他们到龙虎山为桌游拍摄宣传片,成员阿一兴奋地说:“真系见到啲动物!当见到嘅时候系几high(兴奋)。只广府螳原来咁细只,真系好似捉pokemon go咁。如果代入我系一个细路仔,睇到应该再high啲。”
参加者能以此认识环境生态,引起兴趣。 Xoni说,高中生平均一年只有一次户外考察的机会:“我哋嘅小朋友太少去周山跑,家长未必会带,学校又缺乏在环境中学习,所以我哋嘅小朋友少咗机会去接触大自然。”
考察前的学习以PowerPoint教授知识为主,难引起学生兴趣,有些甚至缺少事前学习:“而家啲briefing系,老师净系话畀你听,几点边度集合、𠮶日带啲咩去,完咗做张worksheet,但系唔应该系咁。我哋应该要令到学生好期待学习,事前玩boardgame就系一个好好嘅工具。”Nicole也道:“你玩嘅时候想赢,你就会好involve(投入)。究竟呢只动物可以食到啲咩?会主动去了解。如果听talk就系好被动咁听。”
这副桌游能够成为生态教育的教材。香港户外生态教育协会今年推行计划,训练大专生成为桌游的导师,带领中学生玩桌游和户外考察,在学校推广桌游教育。本身同为家长的阿一说,家长未必有时间带小朋友郊游,这副桌游就能作认识生态环境的“引子”:“stay indoor(留在室内)嘅人都可以玩到,感兴趣啲,可能会出去。呢个会系第一步。”Xoni希望玩家能借此欣赏香港的大自然:“我哋拥有咁好嘅生物多样性,系我哋嘅宝物。我哋要保护佢,畀下一代都要见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