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路救世界】小学生写程式保护沉香:有时小朋友反而改变父母
五月的阳光犹如碎金一般点点洒落大地。这天一间小学里面,有老师与一众小学生乘著树荫,站在一棵琵琶树下,老师手上拿著两件大小约5 x 5 cm,外型有如一块电路板的器材。他们顶著阳光,先将一件器材挂在树上,而另一件就放在距离树木大约一米的地下,学生们向著不同的电路板方向跑去,人立刻分开了两群:一群围抱著树木,一群则蹲在地上静静地看著那块电路板。老师一声令下,指示围著树那端的学生们开始大力摇树,有学生反应快,即大声抱怨:“棵树咁粗,点摇呀?”在场的大人们都不禁失笑,其他围著树木的学生就开始用小小的拳头“攻击”琵琶树,可是树木还是稳如泰山。老师随即向另一边蹲在地上的同学问:“有无收到信号呀?”小学生们不禁拿起那块电路板,大声回应:“无呀!”如是者他们再接再励,继续他们的“实验”。师生们并不是在破坏树木,反而正正相反,八、九岁的小不点正在研制保护沉香的装置。
浸信会天虹小学自去年推出Dreamstarter(梦想家)众筹计划,将小学生随机分成数人一组,由负责是次计划的王嘉蓉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进行梦想实验。这次小学老师王嘉蓉则与一群小一至小三的学生发起“沉香,寻香”计划,望藉保护沉香行动唤起人对大自然的关注。
沉香:“香港”的根源 是保育也是保护香港人的根
沉香神秘得很,大多人都不知它到底长什么样子?即使有缘擦身而过,或许都未意识到那棵是“植物钻石”沉香。
沉香全名是土沉香,又名牙香树,多数生长在广东海南及越南等等的亚热带地区。“香港”一名来源众说纷纭,不过比较多人相信沉香一说。根据香港历史学家罗香林的著作《1842年以前之香港及其对外交通》中记载,远至宋朝时期,香港及东莞一带曾广泛种植土沉香,以沉香闻名。当时土沉香会从自然而然地称作“香港”。尖沙头(现时尖沙咀一带)转运至石排湾(香港仔),甚至外销至东南亚,阿拉伯一带地区,故石排湾这个运香的港口就自然而然地称作“香港”。
第一次上课时,学生们仍在构想阶段,恰巧在图书馆发现讲砍伐森林的书《树懒的森林》,令学生萌生起保护树木的念头,加上王嘉蓉的推动下,就决定一起保护香港的沉香。问带领学生实行计划的王老师为何要选择保护沉香而非其他树木?她腼腆地笑了一下,再回答:“香港人嘛,”根据王老师形容,天虹小学校内也有不少的跨境学童,不过她认为既然同在香港生活,就必须要了解当地的历史。“我哋都喺香港生活,要知道地方历史,这部分很珍贵,如果你唔知道,更唔洗讲要保护呢个地方文化或生态,当我哋有渊源,连埋一齐嘅时候,我会有归属感,我知道我系佢嘅一部分,先可以保护文化同环境。”
沉香非法砍伐严重 老师带头领学生保护自然 沉香树如受到破坏,例如人为砍伐、自然灾害或树木受到真菌感染时,会自行分泌香脂修复伤口,流出的胶树脂凝结成褐黄色的固体(琥珀状)沉香,经过沉淀及长年累月的累积,香脂会与树木连成一体,呈现香脂与树木相互交错的特殊花纹,而香脂以往多数作药物及制成香料之用。 近年社会上多了有关沉香被不法商人砍伐的报导,有人为了取得其香脂,出现大量砍伐及伤害沉香树的个案,数十年间沉香树大量被砍伐而消失。根据立法会环境事务委员会2016年的数字显示,沉香在过去2011年至2015年间一共被砍伐966棵,有环保团体则指,数年间有数千棵沉香被人砍伐,数目之多令人震惊。现时土沉香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被列为“易危”级别,在香港任何人如进出口沉香属的物种,均须申请许可。违法者一 经定罪,最高可被罚款五百万元及监禁两年。
在实行保护沉香的计划初段,王嘉蓉开始带同这群小学生一起四出拜师学艺:学习沉香的历史、了解树木结构、与环团一起实地考察沉香树的生长环境等等。从零开始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以及沉香,启发他们爱护自然的意识。“同小朋友讲容易点,大人好多时已经有固有概念,没有环保习惯,觉得麻烦就是麻烦,小朋友就虽然都唔系一张白纸,因为佢哋已经有父母的教育,不过佢哋可以改变爸爸妈妈,他们好愿意试,食饭时见到你用自己的餐具,他们都会觉得自己都可以咁。”
利用程式发明装置 小学生捍卫沉香 对树林及大自然有足够认识后,下一步就是将意念化成行动,动手动脑制作装置保护沉香。小学生们决定利用编码程式,先在电脑中先编好程式码,再将程式输入到一块犹如电路板的装置中(Micro:bit),他们计划完成编码装置后,联同本地保护沉香的机构,将它放到置本地沉香树上,当有犯人打算砍伐沉香树时,装置就会侦测到树木有摇晃,手上的另一个接收器就会收到信号,成功通知保育机构,防止有人不法地盗取沉香。胡蜂是负责传播沉香种子的其中一雇昆虫,与沉香有共生关系,所以他们称这个装置为“胡蜂号”。 这天课堂的后半段移师到学校后的花园,试验实验程式是否奏效。最后发现程式的接收信号范围不能超过10米,第一阶段的程式终究失效。不过老师早有预谋,事前得悉结果后,在短短几天重新再造过另一个程式码,在这群救地球的小人儿背后轻轻推一把,至于第二号实验品的结果如何,则要待下回上课再分解。
为研究病树钻出树芯 学生:咁样系伤害紧森树㖞 在原本的装置中,主要负责编码是一位小三的学生吴旻晧,他得知自己设计的程式失效后不禁一脸失落,不断问老师:“咁我哋𠮶个点算呀?”老师未有空回答,他又重复再问。虽然由学生构思的程式不能真正派上用场,不过他们保护树木的意识早已植根在心内。 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慢慢孕育出保护环境的意识。王嘉蓉忆述,有一次一个叫舒纽的学生突然跟她说:“我好钟意树木,我觉得可以保护树好开心。”播种浇水后,环保的意识在学生心中萌芽,令她大受感动;还有一次师生一同外出学习照顾树木,当中要从一棵早已被砍伐的病树中钻出树芯,观察树木生病的成因。学生对此行为大感困惑,问老师:“我哋咁样系伤害紧森树㖞,老师,你叫我哋保护,我哋咁样唔系学习㖞。”王嘉蓉被突如其来的提问吓倒,只好向学生们解释树木已病死,学习是能赋予它们生命更多意义。 即使学生未完全明白,脑袋仍未能思考何为对错,价值观开始有冲突,王嘉蓉认为对他们的教育仍是值得,“你见到佢开始有少少保护的意识,其实好感动。”
由自然教育推至做人的价值观
曾就读中文大学地理系、现有三年教龄的王嘉蓉,极喜爱大自然,访谈间每提起大自然就滔滔不绝:“大自然好治愈,喺大自然入面…… 老套地讲一句,真系好渺小,所有嘢都有佢自己嘅循环,所有嘢都好完美,所有嘢都系perfect fit。” 提起去年中大母校外围有沉香树被斩一事,她仍语带愤怒:“我喺网上见证著位于中大嘅沉香树由包哂胶边、到咁都俾人斩咗,我心入面有种气愤。”她语带铿锵,投身教育界后更将这份对大自然的爱护之心带进校园,让同学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我想同学仔谂一个问题就系,系唔系有钱赚、系唔系想要𠮶样嘢,就可以妄顾生命本身,就去夺𠮶样嘢呢?”
老师带领这群小一至小三的学生,成立E27小组,在众筹的网页上,他们这么形容自己:“我们是12位喜爱大自然的人儿,来自浸信会天虹小学的E27组,同学由一至三年级组成,有喜欢蝴蝶的同学、有喜欢树木的女生、也有未清楚大自然是甚么的小孩。而老师,是一个爱大自然,地理系出身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