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个速写达人画保良局80年建筑:只顾影相,记得几多嘢?
拿起手机,什么都可以拍下来,但影过一千几百张相之后,记得什么?感受到什么?有没有一些地方,平日路经千百次,却原来从无认真看过它?上星期日,63个素描发烧友参加“速写香港”(Urban Sketchers Hong Kong)活动,冒著暑天到铜锣湾保良局总局,绘画这幢超过80年历史的建筑。“速写香港”负责人黄启聪说,他们希望用画笔留住香港的不同面貌,记录曾经出现的城市景观,还有,我们生活过的环境。摄影:陈嘉元鸣谢:手绘Timelapse影片由艺术家Rob Sketcherman提供
大概这几年,香港发生太多转眼拆掉一个社区的故事,若突然有一班人,聚集在某处画画,很容易联想那个地方“出事”了吗?但今次“速写香港”出动到铜锣湾保良局总局画画,绝非这回事,而是一次很特别的绘画约会。
一笔一层次 “速写香港”不时会相约到香港不同地方集体写生,今次对象是这幢有逾80年历史的上世纪旧建筑,作品或在保良局140周年时于展出。“速写香港”负责人黄启聪(Alvin)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至千禧年初,曾经居于保良局的对面,在他的家更可以看到局内的全貌,有时看见儿童出入,他会想像里面的生活,却从无入内一睹真貌,“由细个读书到现在,路经千百次,竟然从没好好看过它。”于是主动联络保良局,这亦是总局首次对外开放作这类写生活动。 对于理应很熟悉的生活环境“无感”,这种感觉也许我们都不陌生。这亦是“城市速写”的意义所在。“Urban sketching让人深层次认识我们的城市。今天人人有手机,若不是来画画,去到保良局你会不停影影影,但记得几多嘢?之后又会否好仔细睇相?其实你唔会。”Alvin说。
至诚的速写 但当手上换上一支画笔,视点就截然不同。例如这天,Alvin选了在正门前的楼梯旁绘画,他是建筑师,故此速写时特别注重建筑物的细节:“你看顶部,有建筑的motif(主题)——圆顶上有压花、旁边的纹是打结的,这些是上世纪初的Art Deco(装饰艺术)风格;而建筑物内有中式牌坊,少少中西合璧,这与建筑的年代有关。” 看城市景观,有建筑年代的面貌,也有建筑物置身不同时代里的当代面貌。要速写城市,他们很重视“truthful to the scenes we witness”观念,意谓要绘出眼下的面貌。在2018年的5月天,他的画笔会如何处理后方那一排屏风式豪宅?“我会好轻咁画。其实好衰㗎后面有幅咁嘅墙,但冇办法,香港就系咁。”
点击下图观看更多当天绘画场面:
变得太快 Alvin约六年前开始城市写生,一面画一面看到香港的变化,“2015年我画了柯士甸路外的一座图形建筑,因为见到围了拆楼的围板。画完三个月后,果然拆晒,现在建成酒店。”他形容,urban sketching要与时间竞赛,记录香港的面貌,例如前年他们曾到赤柱绘画刚易手的玛利诺神父宿舍,还命名preservation sketching event(保育速写)。“在欧洲,建筑五十年都一样,没有保育这问题;但香港、国内与台湾唔同,变得太快了。”
所以,速写家都对旧建筑有特殊的偏爱。“我们会问,为什么要画新建筑?理工大学里Zaha Hadid设计的创新楼,好靓,但我们没怎么画过,可能因为好似仲有得等……我们时间无多,要先画就快没有的东西。” Urban Sketcher是一个发源于美国的国际速写组织,香港分会的面书约有6,000多人,包括本地人、居港外国人等;若外国人在香港旅游时绘画本地城市风貌,亦可以上载作品至其面书与公众分享。移居香港10年的iPad艺术家Rob,亦是Urban Sketcher香港分会的活跃成员,本身有澳大利亚、美国与马来西亚血统的他,速写作品有独特的美式漫画风格,他这天在保良局画了三幅作品,其中一幅选了大门的一角,画建筑、也画来画它的人。
由画簿到Timelapse影片 “我没入过艺术学校,都是由漫画学回来的。我的画画老师就是Superman,我由他身上学识画肌肉。”Rob笑说最爱画人物,到西贡朋友的家打边炉,他会画朋友围炉倾偈、屋主的12只狗和5只猫。“影几百张相,事后会不会再看?嗯……或者会看几张的。但当你坐下来,画它,你会记得所有嘢,和你在那里的感觉。” Rob现在已转用iPad画画,配合应用程式可制成time lapse影片,可看见整个绘画的过程,文中的影片亦是他的作品。虽然方法很现代,但他始终喜欢怀旧的情感:“在香港,谁都在看手机,你不再见到有人会周围张望身边景物。我热爱urban sketching的原因,是它可以改变不同年龄的人,让人停下来,欣赏、观察吓,睇吓个环境。”
绘画的人,何尝不是城市风景的一部份?“放下你的电话吧,享受人生,享受你眼见的事物吧。”Rob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