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得到的艺术】触感再启蒙 视障导赏顾问:艺术让我再无限制

撰文: 谢慧心
出版:更新:

香港的艺术展览,好些都予人一种高度戒备的印象——好端端的一个雕塑会被栏开,不能走近,想触摸更不要妄想。然后,触感渐渐退化,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却失去了帮助我们感受世界的能力。
视障人士陈衍泓(Comma)在成年后才因青光眼并发症而失明。但丧失了最重要的感官,步入盲人的世界,反而令他看见更多。最近他更为“触感艺术节”当上导赏员,在他的主场“黑暗世界”,引领参加者用触觉欣赏的艺术品。黑暗带来紧张以外,更是一趟感官再启蒙的旅程。

Comma在失明后才开展他的艺术教育工作,“视障人士不只有做盲人按摩一种工种的。”(吴钟坤摄)

陈衍泓之所以叫自己做Comma,皆因他觉得,失明给他人生一个逗号,一个继续下半生的转捩点。

青光眼失明 曾想像“耍盲鸡”式盲人生活

Comma是湿疹患者,一直需要服用和涂用类固醇药,加上患有红眼症,眼药水又是类固醇,副作用加在一起令他眼压过高,及至18岁开始患上慢性青光眼,即使接受手术治疗仍未能控制病情,近年开始完全失明。“我没有心理预备,一直以为可以睇得返,医生也是如此跟我说的。”

42岁的他,人到中年才丧失视力,坦言备受打击,“不能工作,家中也没有(照顾)盲人(经验)可以抄。”他最初想像的盲人世界是“耍盲鸡”式的生活,往后可以做的工种只有盲人按摩和接线生,直至走入“盲人圈”,参加复康技能课程,接触来自四面八方的失明人士,才知道原来丧失视力,也有许多方法如常生活。“学如何沿墙行、听灯声过马路、上落楼梯等,我都好积极。自己个性也独立,就算行错路搭错车,我觉得冇问题,都是经历。”

+1

来到“黑暗世界”Comma变为主场,“可用我的情感,带别人同步经历、理解这些作品。”观赏艺术,由以往视觉主导演变为触觉优先,Comma形容过程是“我不知是什么,但我相信导赏员,所以无论是污糟或什么,我都会经历、会触摸。”

黑暗是中立的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触觉也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入口。“触感艺术节”客席策展人黄咏枫则视“触感”是一种“肌肉”,一组被许多人荒废多时的肌肉。“视觉元素,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广告、电影等,我们对这种语言的练习已很丰富。但触感却甚少被提及,大多在生活记忆中——儿时要摸著才能进睡的被子、摸过的毛公仔等。触感都停留在回忆中。”

策展人黄咏枫认为,视觉艺术家初尝触感艺术的创作时,也要克服视觉带来的习惯,是一种挑战。(吴钟坤摄)

在现时的艺术领域中,视觉艺术仍然具有强大的主导地位。触感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仍然有待开发。“黑暗是中立的。触感艺术是中立的,值得继续探索;健视的人也可发展这‘肌肉’。”看一幅画,人人有不同的理解;摸到一件艺术品,同样可引发人们不同的联想——想像它的外形、颜色,甚或盛载的情感与意义,不为视觉所限制。

“触感艺术节”在香港已踏入第五届,首届曾经请来在日本盲人学校教授视觉艺术的艺术家西村阳平教授(Yohei Nishimura)来港,与本地视障人士及艺术家交流经验,黄咏枫亦于当时认识这种艺术创作。及至第二届,她受邀创作首个触感艺术作品——那是一间小型黑房,内有不同“机关”,其中一个如狭窄走廊,悬吊著许多气球,人们穿过时,脸部会有许多气球挤压的感觉,这个旅程,有参加者曾形容,如出生时由母体走出来的感觉。

70岁的富哥视力面对严重弱视,仍享受不同种类的艺术创作。(吴钟坤摄)
+2

INFO:
触感艺术节

日期:即日至3月25日
时间:中午12时至晚上8时
地点:观塘海滨道90号Vessel发现号02
报名:活动需网上预约,费用全免。
详情:可参考第五届触感艺术节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