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性别者.上】30岁改名跨性 爱女人也爱阴柔男:我不是女同志

撰文: 林可欣
出版:更新:

人们望见眼前的一个人,习惯在三秒内凭他的样貌打扮辨别他属男或女。陈惊看上去却令人很疑惑。他走到快餐店收银阿姐问他:“阿妹食啲乜”;烧味师傅端上一个餐叫他:“肥仔食得喇”。他其实是非二元的跨性别者。
出生时性别为女性,他小学感觉自己喜欢同性,一直至几年前他仍以为自己是女同志。他花了十多年时间才搞清楚自己是非男非女的“Gender X”性别身份,还有非同性恋或异性恋的性倾向。
了解清楚自己的性别认同后,他两年前正式在身份证改了陈惊这中性名字。他请记者在报道称“他”是中性的“他”,亦请别人毋须叫他陈先生或陈小姐,直呼其名就好了。保守人士抨击他这样“主观”定义性别是扭曲常理。但若性别与性向本是如斯流动,他不过是想诚实做一个人。
摄影:郑子峰

去年陈惊带着爸爸出席“国际不再恐同日”香港区的公众活动,并接受访问,席间陈爸刻意不提及“我女儿”等显示性别字眼,传媒翌日依然标题“爸爸支持女儿出柜”,“女儿”是个“同性恋者”。陈惊没介意被称为女性或女同志,自知自己这样一个复杂的性别与性向身份,很难要求记者三言两语向大众解释明白。他很理解别人对他性别的疑惑,“我也花了十多年才搞清楚自己是谁。”

多年自我误认“男仔头”、女同志

从前他以为自己是女同志,父亲也这么以为,初中时主动对“女儿”说:“睇你个样以后都系带女朋友仔返嚟喇”,为“女儿”出柜。“女儿”陈惊当时没多反应,只点头同意。

陈惊是爸爸口中“细个好可爱的女孩”,出生时妈妈为他改了个较女性化的名字“Chan Wai In”,这英文名在他两年前在入境处改中文名时,依然保留。(受访者提供)

幼时他留短发、不爱穿裙,不爱与表妹玩扮靓游戏,他和父亲以为这属“男仔头”TB——打扮、言行举止皆男性化的女性。他看童话故事,不会投射自己是公主,反而想与公主在一起,所以他很早知道自己应该喜欢同性,以及在女同性恋中为“男方”。

小学中学也念女校,同学师姐很早就教晓他什么是TB和TBG。他以为世上只有男男女女的异性恋、同性恋,最多是双性恋。直至20多岁时,他说逐步更理解世界,才发觉世上不止男或女,还有跨性别,他开始想自己是什么人。

非二元性别者:不想做男,也不想做女

他从外国的性教育网站和不同的性史学家研究中,翻箱倒柜“查出”自己身份,发觉自己应是非二元的跨性别者。

在性别研究学中,跨性别者是指原生性别(biological sex/sex identity),无法完全表达或代表其性别认同(gender identity)的人士。不少跨性别者透过变性手术,或服用另一性别的荷尔蒙药物来转换性别、更充分表达其性别认同,他们最终转换成为男性或女性。但陈惊却不完全想变性,他只想去除那些女性化的性别表达。

他一直很讨厌自己的胸部,现在更希望停经,但他没有感觉灵魂装错了身体,没有很想做另一个性别的人、成为有阳具的男性。“男性或女性也不能形容我的性别认同,我的性别是‘Non-Binary’吧。”他说香港除了他之外,还有至少一人公开这样表达过。

多年以“陈惊”此名参与同志运动,他说意思是得到家人和朋友支持感到受宠若惊、工作时要认真“一鸣惊人”,这名字两年前正式在他身分证更名。
+1

服药去女性化 看上去像男生:“为什么要我非女即男?”

友人叫他去见见专家,他去公立医院见精神科医生,医生诊断有性别不安症,问他过往生活经历和心理变化,逐步评估。“医生说抗拒女性别表达和自己的性别身份是两回事,亦明白我不完全想变性,属非二元的状态,为我想怎在医疗上协助我好过点。”最后他获批准去除女性化性征,处方男性荷尔蒙药物。如今他声线变得低沉,肌肉比例增加,也正准备进行切除乳房的手术。他觉得这样的自己更完整。

或与服药去女性化有关,现在他走到在街上以一样的发型打扮,九成陌生人会喊他先生,他不否认也没承认。他不介意陌生人称他什么,反正也不会再有交往。“我唔在意人哋叫咗我做小姐,但我都唔追求一句‘先生’嘅称呼,但如果我要同佢再交谈认识,我想佢明白我特殊嘅性别身份后,以后叫返我个名就得喇。”他觉得若性别与性向本是流动多元、人不断发现最真实的自我,“为什么要逼我做女人,或套上一个非女即男的性别身份?”

如今他和父亲各有有忙,平日多数吃饭见面,二人聚首就会谈近况,父亲亦教他组织管理等技巧。

莫问我前因

他两年前把这一切告诉爸爸。儿时父亲经常出差,亲子时间很少。有亲友曾因此归咎这是令“女儿”变得男仔头的原因。“我话爸爸好少喺屋企,佢听到突然双眼发光好似揾到答案。佢揾到佢接受我‘变成咁’(男仔头)嘅理由。但呢个系佢揾到嘅理由,唔系我嘅。”

陈惊说父母离异、家庭关系差、受过性侵或曾遭男人伤害,都不是导致同性恋或跨性别的原因。“他们追问‘变成’同性恋、跨性别的原因,都有了一个前设:这些身份都是负面的,所以有前因造成。但对我来说,这是自然而然的。我不会想为什么自己是这样,而是想我是什么人。”

陈惊不觉得父亲疏忽照顾自己,“他很少时间在家,但依然很关心孩子。”(受访者提供)

父亲放手式教导:让他自由成长

更何况,陈惊一直也感受父爱。父亲多年“放手式”教导,让他看男生的卡通片,让他与表弟玩煮饭仔。当“女儿”拿着《叮当》问父亲什么是光速黑洞时,父亲会跟他解说相对论、E=MC2,尽管面前只是一个不足十岁的小孩。“他不会在意我的性别或年龄,只想我明白做人原则后自己成长。包括初中那年解答我什么是TB和TBG。”陈惊说。

今天这个父亲坐在旁边访问,他说一切也很淡然。当年主动跟“女儿”说“睇你个样以后都系带女朋友仔返嚟喇”,让“女儿”被出柜,心中只想确认“女儿”是同性恋的答案。“有些事是压抑不来的,如果他取向是这样,父母怎样装扮或帮忙也改变不了,他长大后还是走回自己的路,否则他会活得很辛苦。”陈爸说。

父亲当年觉得他会带女友回来,中五那年他真的与第一个女友恋爱,第二段爱情也是个交往七年的女生。他曾经以为自己对男人没兴趣,只对女人有幻想。后来认识了变装皇后、阴柔的男同志,陈惊发觉眼前的男人同样吸引。

女儿二次出柜 陈爸:与谁一起是他的选择

后来“女儿”与相恋六年的初恋女友分手,伤心得躲在家淌泪,驻京工作的父亲赶回港安慰:“俾心机读书工作,第时唔愁无女朋友㖞”。

“我没拨动他要怎样做。但若日后‘假结婚’与一个自己不爱的人一起,也只在自欺欺人。”陈爸说。他觉得“女儿”与哪个伴侣最后快乐或痛苦都是他的选择,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几年前“女儿”告诉父亲自己不是女同志,而是gynephilia(受阴柔气质吸引),亦即恋爱对象不限男或女,总之女性化的人,包括那些生理性别为男的阴柔型男生、变装皇后(穿著女性服装打扮,以戏剧表演手法呈现女人味的男性),以及由男变性为女的跨性别女人。父亲听罢似懂非懂点头。“对他这样一个生于60年代的人来说,能理解性别概念去到这程度,已很难得。”陈惊说。

跨性别人士的性倾向如何定义?
“Transgender”跨性别者代表其性别身分认同。至于跨性别者的性倾向,一般而言,若他们转换性别(transexual)后,例如成为女生后并喜欢同性,则属同性恋。若成为女生后并喜欢男性,则属异性恋。
至于在跨性别男性或女性以外,“Non-Binary”非二元人士如陈惊的性倾向,在德国性学家Magnus Hirschfeld的研究里,这性倾向不叫双性恋,叫gynephilia,即受阴柔气质吸引的人。另有“angrosexual”(受刚阳气质吸引)、“pansexual”(受各种生理性别及性别气质吸引)。这些适用于形容陈惊这类非二元性别身份人士的性倾向。
而男同性恋、女同性恋者的前题是,他们/她们认同自己的同性性别身份。双性恋则指他/她分别认同自己是男性或女性,他/她既喜欢男性,亦喜欢女性。

父亲是工程师,喜欢与陈惊分享自己所知所学,也尽力解答他的疑问,不管那是什么性别或年龄的孩子。

恋爱和家庭烦恼无差别 “佢咁大个人识谂”

妈妈当年以为女儿是女同志,曾担心“无孙抱”,后来也接纳。陈爸:“总之对象是谁也好,我告诉他不要伤害人、伤害自己。若日后另一半是女生,他们希望有孩子并以人工受孕,这并不是两个妈妈的问题,而是他们有否尽家长的责任懂抚养孩子。”在父亲眼中,很多亲密关系和二人相处的问题,谁也需要面对,不限那些异性恋夫妻、同性恋者或“女儿”这类gynsexual的性倾向人士。

去年性别承认法咨询期间,陈惊听到不少人指责那些非异性恋的人是破坏家庭传统,不应存在于社会,又指那些支持孩子辨别自己性别认同的家长很有问题。“我觉得这样指摘我爸妈有问题,比起误解我、骂我是‘死TB’更难听,更听受。”陈惊说父母的支持和尊重,对第三性别的孩子来说很重要。

他两年前去入境处在身分证上改了这个中性的名字,父母亦同意甚至改口叫他新名“阿惊”,尽量不再提他的性别和旧名。“这是出于他们的爱,他们不想我不舒服、不开心。”陈惊说。陈爸:“做父母者只想孩子健康快乐,我让他活得自在快乐了,但若什么性别身份影响他健康(做性别手术或服药),依然想他留意小心。但他都30几岁人,已不是我‘孩子’了。只要不是玩玩吓,佢咁大个人识得谂。”

“人嚟到世上只有生同死无得拣,其他的,都是一个个生命历程。”这59岁父亲说。

 

下集:初中“被出柜”为女同志后,陈惊几年前第二次出柜,主动告诉父亲自己非二元的性别身份,而且辞去全职,投身同志运动,父亲竟然欣赏并掏钱支持。陈惊说不少街坊仍会对同志这话题窃窃私语,让性小众依旧压抑又害怕,他于是与一班性小众决定online又offline作战,落区接触更多人,他会成功吗?:【无性别者.下】教同志拍片、跟街坊讲平权:穿梭现实与虚拟作战

陈惊说第二次出柜更紧张。几年前,他告诉父亲自己非二元的性别身份,还说将辞去全职工作,用更多时间投身同志运动。他以为对“女儿”满有期望的父亲会不同意,怎料竟成了他的“军师”,教他怎把组织管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