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以外】全球气温升2度旺角将陆沉 市民吃素、减废有冇用?

撰文: 黄妍萍
出版:更新:

大澳水浸对身处市区的你来说太遥远?如果说,香港站、中环站、红磡站和柯士甸站也将被淹没、粮食生产受威胁,甚至这一刻日常生活环境已影响健康,今天不谈减碳地发展,是否还值得?若气候变化得不到纾缓,香港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剩下来?政府和市民这一刻又有什么可以做?

香港是预计全球10个最多受灾人口的城市之一。(Youtube截图)

气候影响粮食生产、㓥房热上加热

你有没有发现,今年的天气有什么不一样?可能你还是如常生活,但不少农夫都说,今年很干;去年3月,却有冰雹袭港。气候如加速变化起来,可能水浸未至,粮食生产已先受到影响。

再近一些,其实许多市民的生活环境已正在受影响。推动环保经济的社企“低碳亚洲”行政总裁黎广德说:“气候变化令温度上升,热夜(摄氏28度以上)特别多,没通风或冷气根本睡不了。”偏偏现在许多人住㓥房,部份无窗可开。圣公会麦理浩夫人中心3月发布调查,指㓥房含大量二氧化碳及悬浮粒子,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

气候变化令这(㓥房)问题更加逼切。如果想保持我们市民有基本的生活空间舒适度,就要有干预。
“低碳亚洲”行政总裁黎广德
厨、厕一室,健康谁来保障?(资料图片/钟伟德摄)

全球气温升2度足淹机场

食物、空气,气候变化影响的,还有空间。如果温度上升,日后雨势、台风都会更猛烈,各区更易水浸,除了大澳,北区、元朗、跑马地、西区等将受影响,黎广德说:“其实政府花了很多钱,在跑马地下面造了个大水塘,但仍然都是很不足够。”如果不正视气候变化及采取减排措施,香港要面对的就不止是大雨和台风带来的海潮。

美国气候研究组织“Climate Central”曾发表报告,指如果全球气温相对18世纪工业革命前上升2度,本港海平面将上升4.7米,机场、迪士尼和米埔一带会被淹没;如果上升4度,水位更会升9.4米,维港两岸包括文化中心都会被淹浸,旺角的街道亦会消失,全港有46%人口居住地将受影响。而水位上升后,首当其冲被淹浸的地铁站,将是香港站、中环站、红磡站和柯士甸站。有研究指这一切将在约200年后发生,也有指2100年水位已会上升2米,届时有300个城市的一半房屋将被淹浸。

+1

应改善能源组合、交通、建筑物

面对气候变化,黎广德说有两个方向,一是纾缓,二是适应。如果现在开始减低碳排放,或许仍有机会挽回部份土地。要减低碳排放,最主要要从能源、交通、建筑物三方面着手。2015年12月“巴黎协定”各国同意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度以下,最好低于1.5度。中国也签署了协定,香港却仍没有积极减排,例如香港对可再生能源的目标是2030年要占总能源3%至4%,中国的目标却已达20%。加上去年美国强行退出协定,减排对于各地更加刻不容缓。

香港理工大学曾发表研究指,香港有四分三的楼宇适合引入太阳能,潜在发电量每年超过45亿度,可满足现时用电需求的10%。政府最近提出上网电价政策回购市民生产的太阳能,但现时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法例复杂,仍有待简化。

交通方面,近年香港推动电动车,但黎广德指也要看电厂如何产电,如果多了用可再生能源,电动车始能发挥减碳效用。加上去年政府停止豁免电动车全数首次登记税,令市民转而购买汽油车,虽今年再另推旧车换电动车税务豁免优惠,但电动车充电位长期不足亦令市民却步。

至于建筑物,黎广德指近年有绿色建筑物认证制度,引导发展商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益,例如用双层玻璃隔热,“但香港应用得很少,这是商业问题——如果是住宅,发展商建完就卖,对增加能源效益没什么兴趣,小业主又不能控制地产商如何建屋。”他指应立例监管。

天台绿化亦有助环境改善。(资料图片/卢翊铭摄)

部份基建“锁死”碳排放

与此同时,建基建的时候亦应考虑对碳排放的影响。现时机场第三条跑道、港珠澳大桥都锁定了未来的碳排放——未来40年,三跑将“锁死”1.7亿吨碳排放,且在全球升温2度的情况下,有机会被淹没。“想减排这些基建就要作废。”此外同样或被淹没的,还有政府打算兴建的人工岛。

假如政府、全球未有决心减排纾缓气候变化,香港就只余下“适应”的“命运”。英国泰晤士河选择了建堤,来到香港,这却似乎不太奏效——黎广德指,要围着九龙半岛和港岛北来建,所费惊人,“有些加高也没有用,例如维港不能两边闸起。”

如果无法纾缓,至少也要做好适应——“每个地区、每幢大厦要做气候韧力评估。”他说香港需要全面检视、制订气候变化适应计划,例如水浸风险有多大、玻璃幕墙挡风标准会否已过时等,“这些一直都没做过。”

应对气候变化一个手段是纾缓,减慢气候变化的速度,需要减低碳排放;另一个是适应,即气候变化一定会发生的了,事实也上正在发生,因此无论如何都要有适应的过程。
“低碳亚洲”行政总裁黎广德
如果日后在岸边跑步却只能看到堤坝,又会是什么光景?(资料图片/王嘉豪摄)

少坐私家车、吃素、减废可挽回?

这一切似乎都在于政策,市民又有没有方法抵抗气候变化?黎广德说,个人层面其实也有几方面可做:“一是交通,坐少些飞机,或用少些私家车;二是食素,例如吃牛肉碳排放量很高;第三是减废,因为废物去到堆填区会变做甲烷。”但说到底,要避过气候变化带来的恶果,政府亦需要加紧力度,否则水淹香港的日子,不会太远。

少用私家车、吃素、减废可减多少碳或温室气体?
少用私家车:据绿色力量,私家车每行走1公里,每位乘客就造成170克碳排放,相比巴士的34克及铁路的2.8克高很多。
吃素:据日本一项调查,吃肉者1年的碳排放约1,500公斤,素食者只有430公斤,换算起来即每以一餐素取代一餐肉,就能减去1公斤碳排放。
减废:据法国民间团体“法国零废弃”的报告,少用1公吨塑胶包装,即可减少3公吨碳排放,而回收则减半公吨碳排放——源头减废始终较有效。

素食其实一样可以又美味、又有营养。(资料图片/陈嘉元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