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 ≠ 斋】唔够营养?易饿?难煮?素食导师剖析茹素三大误解
很多肉食者都被素食健康、环保的卖点吸引,希望尝试吃素,但实行时总会遇上不少困难和疑问——会营养不良吗?会不够力气吗?很难煮吗?各种对素食的困惑变成健康饮食路上的绊脚石。茹素28年的素食导师黄凯欣(Doris)小时候经常生病,八岁时跟随家人吃素后健康大有好转,完全没有营养、力气不足的问题。她指出吃肉和吃菜完全是两回事,故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只要身体适应了吸收大量的蔬菜,自然会体验到吃素的好处。摄影:陈嘉元、部份由受访者提供
Doris的吃素经历,要从她的父母说起。因为爸爸尿酸积聚过多,而患有严重的关节痛,经医生建议转为食素后病情大有改善,亦因此影响身体同样虚弱的Doris:“出生时我的身体状况便不好,肠胃很差,经常喷奶和屙呕,不时发烧和感冒,经常病得被打横擡去看医生。后来爸妈问我会否跟他们一起吃素,征询过医生的建议后,便在八岁时正式成为素食者。”
茹素不等于营养不足对于让小孩吃素,很多家长都会担心会否营养不足,导致不够力气学习,Doris则引用自己、弟弟和丈夫的经验辩解:“完全没有这些问题,一直以来都有足够的体力应付日常生活。我的弟弟是运动健将,擅长羽毛球,又是跆拳道黑带,但他从三岁便开始吃素;先生近年跟随我吃素,他还是年年参加毅行者。”她指现代都市人很难会营养不足,除了菜和豆腐,亦可多吃果仁、Super food(如奇亚籽、羽衣甘蓝、藜麦)来补充各种营养。
高纤蔬菜易消化,宜少吃多餐一般人对吃素的另一个误解是容易肚饿,Doris指这是因为身体习惯了接受肉类,初转茹素时才有的不良感觉。“因为肉类有脂肪,油腻和滞感会持续一段时间。而蔬菜因为高纤,很快便消化,才令人有吃素易饿的误解。”她说只要习惯少吃多餐,便能维持饱肚感。
健康需要时间换取但Doris亦坦言煮素菜比起一般肉类菜式较麻烦:“煮肉很容易,买块肉切开,加数种调味料拌匀,再蒸一蒸便完成,但煮素的话不可能只斋炒红萝卜或蒸豆腐,需要花心思配搭数种材料,而且洗切亦较花时间,不过的确对身体有好处。”她建议家长可以多买数种食材再互相配搭,如红萝卜配木耳、紫椰菜炒菇,再蒸一碟豆腐或素鸭便足够。
除了肉类,鱼露和带辛味的大蒜、葱、韭菜都不能食用,故日、韩、泰菜都不会吃。记者问哪外出吃饭或旅行时会很麻烦吧,Doris却斩钉截铁地说不会:“我去旅行前会大量搜集资料,而且现时世界各地如马拉、泰国都涌现了很多素食餐厅,我会不断找素食取灵感煮新菜式,现时网上这么多资料,揾素食话咁易。”
过去素食者选择不多,Doris为了让家人能吃到更多新口味而不断钻研新菜式,2013年开始在网上创办素食专页,以创意和卖相吸引更多人茹素,亦获得多个素菜烹饪比赛的奖项。今年书展将有她个人第一本撰写的“纯素”食谱《纯素 肉食者也满足的蔬食料理》,书内近60个食谱融合东南亚、西式、日韩、台式风味,打破大众觉得素食很“斋”又油的旧看法。
《纯素 肉食者也满足的蔬食料理》作者:黄凯欣Doris Wong@Mimi Veggie出版社:海滨图画公司定价:港币$98*于香港书展2017首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