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沙咀诚品开保育传统手艺小店 客人可即场写小巴牌、雕麻雀
非牟利社福机构“生命工场”于今年二月至四月,在尖沙咀诚品开设店舖“REstore EXPO”,寄卖香港不同传统手艺产品,举办工作坊,还设“见学体验”——这里的客人可即场手写小巴牌、麻雀雕刻、刺绣等等,希望更多人能借此认识香港的传统手艺。
摄影:颜宁、由受访者提供
由小师傅指导客人即场体验:“希望做到真正嘅承传。”
生命工场在油麻地亦有REstore店舖,但是,地理位置无法吸引游客。生命工场服务主任/编辑(社区发展)梁敏菁说,他们希望将技艺融入社区,推广给更多人:“将社区嘅嘢带过嚟呢度(诚品)。”
对于生命工场来说,这里更是一场实验。他们过去举办的工作坊之中,培训了一些年轻的“小师傅”。这次,他们会成为诚品店平日的驻场师傅,主力负责指导客人的见学体验。梁敏菁说:“小师傅呢2、3年学咗嘅嘢,好想睇到可唔可以系呢度实践到。客人当然唔会一次就学到,重复学习先可以达致传承。可以去试试啲小师傅,佢哋学到嘅嘢可唔可以教到人。”推广之余,也希望能借此锻炼小师傅的手艺:“希望做到真正嘅承传。”
其中一位小师傅90后家豪起初在生命工场做义工,在工作坊当师傅的助手,耳濡目染之下渐渐掌握了这些手艺的技巧。现在继续在这里担任驻场师傅,教授麻雀雕刻、小巴牌书写:“希望可以留到师傅嘅手艺,睇吓有冇方法可以生存。”
开幕当日,苏师傅即席示范手雕麻雀。详情请点击下图:
为消逝的手艺注入新元素
“快富麻雀”苏师傅13岁入行当手雕麻雀师傅,至今已有40年,结业后,苏师傅在生命工场的工作坊教授,家豪已向他学艺两年多。这里的手雕麻雀,有些由家豪和苏师傅共同创作。有别于以往一式一样的“万、索、筒”,这些麻雀刻上不同图案和字词,如“人品好,牌品自然好”、“烂牌”、“用心打”。由家豪设计和上色,并由苏师傅负责雕刻。对于生命工场重新包装这门手艺的尝试,苏师傅说:“都好啊,唔使咁死板,贪得意当啲纪念品、装饰品,容易啲嘅方法去认识(手雕麻雀)。”
他回想当年,还记得警察的薪水只有600元,他一天雕刻三副麻雀,月入700、800元。后来麻雀逐渐由机器生产,手雕麻雀的手艺也渐渐消逝,苏师傅结业前也没再售卖手雕麻雀,只是偶尔替客人“翻雕”旧麻雀:“今时今日麻雀师傅都揾唔到1万,全部都系机器化,市面上都无人做手雕麻雀,死一个就少一个。”
师傅:传承和推广很重要
在这里寄卖绣花鞋的先达商店第三代继承人Miru说,自从2010年,鞋店遭逼迁后,找不著地舖,在宝灵商场的店舖依靠网上宣传才能吸引新客源。这次在诚品摆设产品可让更多人接触和认识绣花鞋。
另外,曾为不少港产片题字的书法家华戈师傅说道,书法是中国国粹,自觉自己有份承传的责任:“教识新嘅人好重要,我学嘅嘢系世界畀我,好感恩。70岁人,唔通带埋落去咩。咪将你学嘅嘢传畀下一代,等佢哋发扬光大,先对得住天地。”
手作人:老师傅的手艺是重要的知识
白犬工坊本来做木艺作品,如木戒指、木雕、木笔。手作人Canter说,大部分时候只凭阅读参考书或网上视频,自行揣摩制作方法。后来参与REstore的木雕工作坊,向郭记木器雕刻的郭师傅学习平面木雕:“太成日睇片、书,好难肯定自己系啱定错,识得揸雕刻刀,都想睇下其他师傅点做,睇下自己做嘅嘢有冇错,尝试其他嘅方法。有时睇书比较笼统讲每把刀嘅用法,(那次的工作坊)会得到技巧上嘅启示。”即使平面雕刻和立体木艺品无直接关系,Canter亦觉老师傅的手艺有其意义:“我觉得系一啲好重要嘅知识,无佢哋嘅发展,唔会得到唔同嘅方法去雕嘢,内化咗去做唔同嘅嘢,呢啲系一啲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