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馆】六十年历史麻雀馆 生意靠“抽水” 员工帮客交水电费?
雀馆内没有输赢,他们说,七成都是运气。入雀馆的人大概也不这么想,总想著赢多点,但是鸡记的员工都说,今天赢的明天会输,今天输的明天或者会赢,还是有公平的。因此也没有什么雀王的故事,倒是发现,打雀馆工原来上班两日放一日假,还可以分得每日生意的四成花红。
摄影:邓倩萤
60年鸡记出书记载家族史 从士多起家
基本上,雀馆的生意就是一盘抽水生意,靠抽客人的水赚钱,每台客抽百分之五。大约在1930年,卖鸡的“阿鸡”林坤在庙街开了间“鸡记士多”,初时卖绿豆沙,后来聚了班街坊来打麻雀,每台赢的钱抽两个仙放入“水箱”给阿鸡。鸡记雀馆由此而来,现在抽水百分之五,每间雀馆依然在墙上安了个透明的“水箱”,赢钱的客人每完一局便放钱入箱。
若以持牌为起点,这样一盘抽水生意鸡记维持了60年有多。鸡记由士多成为全港首间持牌的雀馆,源于1956年时,港英政府发了144个牌照(刚好是一副麻雀的数量)给穷人有娱乐的权利,又不想鼓吹赌博,于是在牌照上写“麻雀学校”(MAHJONG SCHOOL),水箱那些钱都是在交学费。
林坤后来都在吸鸦片,生意由妻子打理,还买了“鸡记农场”,后来鸡记的生意交给次子“细鸡”林国强,扩张至观塘、新莆岗、九龙城也有分店,林国强也因此被称为“鸡叔”。鸡叔的儿子倒没有一个“鸡”字,林伟森本来做广告,十年前鸡叔身体开始转差,他回来打理鸡记,把父亲当成广告客户,推行一堆projects,例如4间分店搬了舖、店内的流程现代化(换LED灯、自动麻雀台等),其中一个计划就是为鸡记出一本书。
林家和资深传媒人查小欣相熟,6年前找了她访问鸡叔和鸡婶,以及林家过去一些朋友,集结成《鸡鸣报喜》一书。书里主要写林家的家族史,富娱乐性的可算是鸡叔遇上查查舞皇后之往事。比较实用性的,该是员工福利部分。
平均两员工看守一张雀台
以一间23张台的雀馆为例,约莫有60多个员工,每日最少40人上班,每日12至12上班,包括两小时食饭和休息,由于长工时,以前每上三日班放一日假,现已改为每上两日班放一日假。
打开门做生意,来的客人无法预测,雀馆里的分工特别有序,平均计是2个员工看守一张台。以下是一间雀馆的职位:
头排(经理):站在店中央位置,一眼关七,如球场上的球证
副排(副经理):经理的助手,责任如旁证
单位(区域经理):服务和监察左近两至三张台
柜面(收银):现金收支、派牌仔
水袋:揹一个“水袋”为客人“唱钱”和“收水”
台面(穿制服的戥脚):落场陪客打牌,让客人齐脚开台
围场(不穿制服的戥脚):属于特约客户,落场与客打牌,输赢和公司分成。
后生(跑腿):负责买零食,代客交水电费、买𩠌等
女工(茶水):招呼客人、斟茶递水
行规是每日盈利只有六成归老板,其余四成分派给员工,老总(经理)可分2至3份,负责跑腿的后生则分半份。生意好坏要看区份和客人类别,油尖旺区大客和游客较多,分得花红自然也较多,做街坊生意的新莆岗为例,每月一份花红约7000元,主管级底薪连花红可能月入4至5万元,女工月入约2万元。
(资料来源:综合《鸡鸣报喜》和访问内容)
按图看鸡记雀馆过往印记:
员工职责包括帮街坊买𩠌?
昌哥是新莆岗雀馆的“头排”(即经理),来他雀馆的人都是街坊,他数得出12点(对他们来说这是早上)来的老人家客,天暖和天冷时的分别,天暖打到回家吃完饭再回头来雀馆继续,天冻最多留到5点便离开,“若不是天黑前离开,夜太冻他们无法走出这个门口。”
老人家打得细,多数只是50/100的细牌。旁边打得大的,都是比较年轻的,昌哥说平均年龄30、40,有时是女朋友仔没空,男朋友仔一条友来雀馆消磨时间,有时是一对情侣双双来打几个钟拍拖。
昌哥拍拍自己手臀的肌肉说,“以前这行也是靠这里(意即靠恶)﹗”现在不同了,现在雀馆负责斟茶递水的“女工”递上的是生果、龟苓膏或老火汤。跑腿的后生,若有客人说要买𩠌、交水费电费,或是订下场唱K,那些后生就要达到客人要求,使费计算在客人的麻雀数中。
下一步或拍成电影
鸡叔今天刚好95岁,做儿子的林伟森送了他一份生日礼物:4000本《鸡鸣报喜》将在全港各大报摊和便利店发售。鸡叔拿著其中一本《鸡鸣报喜》,因为年老没法完整表达自己,无人知道他真实的心情。林伟森说著,已经有电影人来商洽将书中的故事拍成电影,他或者会考虑。鸡叔绻缩身子在一旁听著他最爱唱的歌“Oh My Love My Dar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