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走原居牛.四】画家出书记录大帽山黄牛:我哋只系郊区嘅过客

撰文: 赵晓彤
出版:更新:

寻花少女,也在山野寻牛。叶晓文近年先后推出两本图文画册《寻花》,以一图一文方式记录香港原生植物,整个出版计划在2013年开始,当时,她与出版社已打算分别推出动物及植物的画册,所以她在山野寻花时,也会沿路看看有没有不同动物的踪迹。摄:李泽彤(此为逼走原居牛系列之四)

她一早打算写黄牛,因为这是香港郊野最常见也最温驯的动物,不过她从前很怕牛,总觉得黄牛体型庞大,头上还有两只非常锐利的牛角,每当人牛在郊野相遇,她都怕牛会忽然踢她一脚、撞她一下,这样不死也会重伤吧?她仍记得一次到马鞍山行山,一只公牛竟然打横站在山路,游人没有任何过路的空间,只好一个接一个在黄牛的屁股位置跨过。那是一只非常巨大的公牛,她一边排队一边怕得浑身颤抖,终于来到公牛前,才三两秒,她就跨过了牛,回头再看这只仍然定定站着的牛,牛真乖巧。她不再那么怕牛。

与牛走得更近,是一次到城门水塘寻花,冬天的水塘水量不多,大城石涧流进城门水塘的位置因此褪出一大片青翠的草地,牛群就在塘边吃草。牛群里有一只绒毛未脱的初生幼牛,幼牛擡头看她,豆大的黑眼睛显出非常天真的眼神。太可爱了,她走近,母牛立时非常警惕地盯着她,但她还是情不自禁地摸了幼牛的牛额。“其实我平日行山是不会摸牛的,因为也要尊重牛的意愿,可能我一厢情愿觉得牠很可爱,但牠却觉得:走啦人类,别阻着我们吃草。”她替小牛拍了几张照片,回家用水彩绘画幼牛,成为新书里“黄牛”一章的图像主角。

有了图画,“黄牛”一章完成了一半,未完的一半是要写一篇文章。她开始翻查黄牛的历史资料,特别想从中国文学里了解人牛之间的久远关系。她发现中国人在远古时代已用牛来拉车、耕田,古人会用牛的空心牛角来做号角,又会用牛的肩甲骨放在火上烧出裂纹来占卜,而中国古代传说里为人类尝百草的神农氏,在图腾里的形象也是一头牛。原来,人牛关系已亲密了数千年。

她希望更了解牛的习性,便到自己最常寻花的大帽山寻找牛群。记忆里,牛通常在西南坑或西北坑附近的草地吃草。她在西南坑遇见牛群,第一次跟着牛群漫步,而牛真是走得非常缓慢,她因此有了充裕的时间,留意到牛爱吃禾本科的植物,很少吃灌木,通常是用灌木来为自己的头和颈抓痒。与牛接触愈多,她愈觉得牛很善良,不像猴子有时会抢人食物,也不像野狗有时会主动追赶陌生人,牛甚至在野狗向牠吠叫时也不为所动,她渐渐觉得牛有一种稳重但又不失悠闲的感觉。“观察动物比观察植物更难的地方是动物会走,大部分动物都是一闪即逝的,不像植物在找到后可以用很长时间拍照、碰它、嗅它,可能只有牛可以嗅,可以深入观察,而且牠可以与人非常和平地相处。”

黄牛食胶樽

一次,她又来到西南坑,惊见牛群里有一只牛正在啃食胶樽,她感到非常震惊,却不知道要怎样做,就在牛的旁边定定看着─也许牛也留意到她,一失神,把口里的胶樽跌在地上,她立时拾起胶樽丢进垃圾桶。但郊野垃圾的问题不会因为她拾走眼前胶樽而解决,明天后天的游人如果没有公德心,还是会把垃圾留在郊野,牛还是会照样把垃圾吃进肚里。“其实在香港,特别是昂平这些旅游热点,不时看见牛在吃垃圾,但牛的身体构造是应该吃草的,这是人祸,我每次看见牛在吃胶樽、胶袋也觉得很不安,其实你有本事把这些东西带来郊野,要带走它们有几难呢?”

“我们只是郊区的游客而已,而牛和其他动物,真是住在郊区的原居民,游客是不应该打扰原居民的,也不应在牠们家里留下自己的垃圾,保持互相尊重的行为和距离,这在人牛之间,或人与任何动植物之间都很重要,你不要影响牠们太多,在欣赏牠们之余,也要保护牠们原有的生态。”

我们只是郊区的游客而已,而牛和其他动物,真是住在郊区的原居民,游客是不应该打扰原居民的。
叶晓文

访问那天,我们跟着叶晓文到大帽山寻牛,可是这天不见牛群踪影,沿路只见两只分别离群的黄牛边走边吃草。我们在小食亭附近问清洁工:牛在哪里?刚刚在山顶打扫完的珍姐向我们指示牛的方向,说是雷雨将至,牛都赶忙找地方躲避。“牛群知道何时下雨,何时打风,会预先找地方避雨的。”珍姐在大帽山工作十多年,天天见牛,早已熟习牛群的习性,甚至能分辨出不同的牛叫声代表什么意思。珍姐说,牛群只在夏天到大帽山吃草,冬天会到其他地方避寒,牛有固定的步行路线,都是老牛一代接一代地教小牛的,她今天才在山上看见一只母牛教两只小牛认路。珍姐记得,小食亭旁边的草地从前聚集了过百只牛,牛群晚上在这里睡觉,天亮就留下一大堆牛屎牛尿,“那时我真是做到嗌救命,常常说不做了,可是这里的空气比市区好,又不用受人气,就留在这里服侍牛吧!这些牛也待我们不薄,从前帮我们耕田。”她不会因牛屎而讨厌牛,“我可以选择不做这份工,但牛不能选择自己住在哪里,我没理由生牛的气。”

珍姐说,牛群许多年来都在这草地休息,直至2008、2009年,牛群发现有人来捉牠们绝育,吓得四散逃命,有些牛跨不过花圃的矮栏,就把一排排的栏杆全部撞烂,牛就这样四散了。珍姐担心牛会躲到太斜的山坡树丛,病了死了也没有人发现。“牛是很温驯的,但也很胆小,我拉架车仔工作,跌了一点东西,牛就吓得立即退后,牠们其实是非常脆弱的,只是长得很大只。”“我们日日对着牛工作很开心,只是牛屎牛尿臭一点而已。”

叶晓文专心听着,下山后,把珍姐写进她的黄牛文章。

更多关于“逼走原居牛”的故事: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敬请留意8月14日星期一出版的第73期《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