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的背景是这样:皇后码头系着“不告别”的白布与依旧璀璨的维港夜景。
郭灶带一出来,全场人不停拍照,“我们好像明星。”没有人愿意离开,也有人落泪。旧天星码头亦同样有不告别的人。码头清拆前,阿带驾驶最后一班靠岸的船,由红磡往返中环,他是天星小轮的船长。阿带以为港铁通车后,人们不再依赖天星小轮,维港景色只剩游客细赏;他以为已由主角变成配角,天星早已离开香港人的日常,他不解,“他们表情好难过,我差点以为公司要结业。”
摄影:卢翊铭
泊岸难过海中心航行,正如飞机降落,起飞爬升都好危险。怕码头的木桩弹到乘客,起点终点最难,埋岸尽量要稳,不摇一下。让乘客觉得舒服和安全。”泊岸时,阿带要专心,我去看水手吃饭,那碗满满的汤依旧平如镜面。白发水手坐在椅上,腰弯得很低,对面的椅当台。5分钟的船程,他都没擡起头,安静平稳地挑鱼肉。 见惯“风浪”的阿带说:“有不舍。以前的码头好些,水流没那么急,泊岸易些。工作比较没那么急,(设计)古老些, 而新码头比较开扬、光猛、干净,各有各靓。” 近20年,香港“风高浪急”,他都一一驶过,安全着陆,只是海上烟花看厌了,幻彩咏香江也没什么特别,比不上从前的自然景色。毕竟阿带看过中环码头三度搬迁、清拆,看过“高楼竞赛”,香港变化最多的二十年,例如国际金融中心被环球贸易广场取代香港第一高的地位,就如天星小轮地位被地铁代替过海一样。 最初,阿带驾驶红磡线,乘客多是黄埔花园住客,过海到中环或湾仔返工,一艘船可坐满547人。昔日繁忙时间,6只船可满客,3分钟一班船。有船长慨叹,现在3艘船也不客满,载着的不再是一批又一批为生活打拼的香港人,是一团又一团疯狂“打卡”的游客。 泊岸难过海中心航行,正如飞机降落,起飞爬升都好危险。怕码头的木桩弹到乘客,起点终点最难,埋岸尽量要稳,不摇一下。让乘客觉得舒服和安全。”泊岸时,阿带要专心,我去看水手吃饭,那碗满满的汤依旧平如镜面。白发水手坐在椅上,腰弯得很低,对面的椅当台。5分钟的船程,他都没擡起头,安静平稳地挑鱼肉。 平静的维港没有什么惊奇事,最多是挂上了八号风球后,两小时内要平安地载着归家的人,安全着陆,“看着好多人跑到闸外,有时闩左闸仲有人,我会说畀埋佢落嚟啦,我们不开口,水手唔会畀的。最后一班船,让他上啦。”阿带说惊险就是行船期间,偶尔有人玩锁链,不小心整个人跌出船外,两手扯着锁链,双脚浸着海水,大人小朋友也试过。传说大海有种魔力,会把人吸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