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度中风变无家者 流落深水埗笼屋、街头:做导赏员令我有番斗志
无家者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受助的一群。近年时兴社区导赏,你有没有想过,他们正是最佳的导赏员?深水埗有笼屋、面包店几点开舖、哪里最方便洗澡,你可知道?
这天曾经露宿的阿包带着一班大小朋友导赏深水埗,70岁的他笑呵呵地自称“包公”,“叫包公型啲嘛。”其实他哪里介意型不型,自称包公,只因“做导赏第一要亲切”。
轻微中风失工作 曾住三层式笼屋
“寻日仲系好哋哋,今日就瞓街,行路都行唔快,真系好灰。”阿包说起当初,不禁一直摇头,但他顿一顿又笑笑,“最近就有斗志,培养到自己(导赏能力和知识),真系好开心。”
早前非牟利机构基督教关怀无家者协会举辨“深导行”社区导赏计划,为10位曾经露宿的“老友记”和10位“影子导赏员”义工做培训,月前开始正式出团。“坊间好多人想了解佢哋,咁不如由佢哋介绍𠵱个社区。”负责计划的协会职员马先生说。“讲起深水埗我哋只知道鸭寮街,但原来区入面仲有壁画,基层嘅生活状况又系点?”因此导赏团的路线涵盖笼屋外围街道、北极熊壁画、通洲街公园等,由无家者亲述深水埗不同的面向。
当晚是阿包的第三团导赏,两度轻微中风的他走得不快,嘶哑的声音无碍他自信地指挥大家,“各位团友,停一停。”他指着一幢平平无奇的大厦,打开文件夹,开始诉说笼屋的故事。
2011年,阿包因轻微中风无法工作,求医时用尽积蓄,欠租被赶,他求助某非牟利机构,每天有少许干粮,露宿一个月后获对方介绍到笼屋居住,一个床位1,300元,租金由机构暂付。“三层(碌架床),中间𠮶层最平,最矮,换衫做乜都要落嚟做咗先返上张床度。”阿包说。“环境非常恶劣,又小强,又木虱。”
当眼位空气好 草丛位多蚊有异味
此前睡在街上的那一个月,又是怎样过的?“明明之前仲同人玩、打麻雀,点解今日会瞓街,真系好唔开心。”但还是要生存,他渐渐摸索到适合的“床”,“当眼嘅位置空气好啲,但好易俾人嘈醒,近草丛静少少,但好多异味。”来到通洲街公园,阿包指着角落一张椅子说:“我以前瞓呢张,够静啊。”
不过政府为防止无家者露宿,公园所有椅子都加上了扶手。但无家者哪里有选择?“要瓹入去瞓,瞓得耐会攰,要转身,一转身,就要醒。”阿包说。“一落雨,急住走,试过一起身就撞到大髀。”
每逢下雨,阿包就只能在附近捡几张报纸,铺在有盖的地上。有次其他露宿者给了他一张纸皮,阿包胡乱搭了间“屋”,挨住就睡。但雨偶尔会撇进来,“惟有坐喺度,坐到天光。”
街头生存之道:体育馆取水、残厕冲凉
天亮了,他就拖着走得不快的脚,赶去面包舖买个两元的菠萝包。面包店的营业时间他最清楚,“朝早6点半开,夜晚7点几就闩门。”水呢?“体育馆。”消磨的地方呢?“图书馆。”到7点阿包就又赶去买个菠萝包,睡前才吃——下午那餐,已直接省去。
“你知唔知边度可以冲凉?”阿包说。“系残厕!空间大啲,又有洗手液。”原来在街上生活,选择什么地方洗澡也有学问。
后来阿包上了笼屋,忍受不了恶劣环境,又回到街上。一个来探访的教徒介绍他到教会吃饭,他更在那里遇上基督教关怀无家者协会的外展社工,住进协会的宿舍。调理身体后,阿包离开了宿舍,重回茶餐厅做侍应。四年后,他的病复发,再度辞去工作,去年又走上街头。这次他跑到长沙湾的公园,“唔想俾识得嘅人撞到。”
那公园常有吸毒者伺机偷窃,有天阿包被偷去银包,山穷水尽,只好去社署求助。登记了,无家者协会看见他的名字,把他带回宿舍,结束这次三个月的露宿。
爱上画画唱歌导赏 “好过畀100蚊我”
刚开始时他仍抱着自卑,“无家者𠵱三个字带畀我好大负累,朋友问我住边,都唔敢讲。”后来他参加了协会的画画班、诗歌班,还有最近的导赏,慢慢打开了心结,“𠵱度嘅职员、老友记大家都好热情,自己又参加咗唔同活动,同人多咗沟通,第一,舒缓自己嘅心情,第二,增长自己嘅知识。”阿包说。这里没有歧视,又帮助他发掘兴趣,“好过畀1,000蚊我”。
初初带导赏团时,阿包很紧张,“哗,成头汗,唔习惯,后来评价几好,就够胆。”到了这晚,阿包已没有太多甩漏了,“影子导赏员”阿乐更说前几天见他在教新的导赏员出团注意事项,犹如小老师。
协会职员马先生说:“佢哋往往唔系咁开心,但有咗新身份嘅肯定,找到自己嘅强项,同其他人建立到关系,可以发展自己,𠵱样系远超救济。”
于是无家者不再只是受惠者,也能贡献社区。在导赏团中,阿包甚至像为小朋友上一堂常识课:笼屋多少租、环境如何……有小朋友问:“点解成日有啲水滴落嚟嘅?”阿包说:“冷气机滴水嘛。”频频滴水的街道,与露宿者的故事,就这样留在小朋友的心里。日后,这些小朋友会是那个改变深水埗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