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赶露宿者机关算尽:浴室长上锁 凉亭洒臭粉 长椅加扶手
租金贵,缺收入,以致流离失所。对比㓥房,可怜人宁愿露宿,至少没有蚤患。可是,无家者一次又一次遭到警方及食环驱赶;康文署为免市民留宿无所不用其极。长椅加栏、石春路、洒水,露宿者只好搬家,但也搬不出街道。
文仔露宿10年,由观塘码头一路被赶至深水埗,如今已成深水埗地胆。南昌西铁站出口旁隧道,住了大约5名露宿者。近日有警察要求他们离开,否则采取行动,原因或与南昌站上盖私人住宅“汇壐”今年推售有关。他们说,平均一个月会被警告一次,有时半夜被叫醒查身份证。而叫醒的方法,是用警棍戳其小腹。其中一名露宿者强哥,半年前在通州街行人天桥被驱赶。当时他不在场,被铺衣服全被扫走。
他们全部干干净净,身上没有异味,全靠每日行15分钟到大角嘴诗歌舞街游乐场洗澡。最接近露宿点的,应该是通州街公园,但公园运动场更衣室内浴室牢牢锁住,必须有租场纸才能使用。街友又如何花费数十元租场洗个澡呢?
通州街公园为阻露宿者,设置重重障碍。先是锁上浴室,再在露宿凉亭洒上臭粉、掘空上盖、加设石春路,甚至一日至少洗地4次,避免露宿者聚集。公园内长椅全部设三个“扶手”,阻挠街友睡觉。要睡也不是没有办法,可以将全身伸入扶手,但就是动弹不得。沿钦州街、大南街,一路走到枫树街球场。文仔曾在球场留宿,但如今看台半夜上锁,保安通宵留守,看台椅也装上一个个“扶手”,完全不能平卧。
无家者数目被低估
截至2016年12月底,透过非政府组织等机构登记的露宿者人数为908人。比较大学及数间社会服务机构于2015年10月联合进行的“2015全港无家者人口统计行动”结果,有理由相信政府纪录908人的数字,大大低估露宿者数目。
“2015全港无家者人口统计行动”统计全港有1614名无家者。其中街头露宿的有780人,于24小时快餐店留宿的有256人;另外578人栖身于临时收容中心或单身人士宿舍。事实上,社署纪录露宿者人数亦是逐年增加,近三年,由2014年的787人,增至2015年881名,再升到2016年908人。
立法会议员刘小丽近日到通州街桥底等地探望露宿者,认为露宿是房屋政策缺憾“愈住愈细、愈住愈贵”,市民无可奈何方出此下策。即使露宿者加倍努力,亦因没有地址而难觅工作,甚至有人因电话被偷而无法与老板联络,被驱赶而失去情绪病药物而令病情持续。
她称,社会必须承认露宿对某些人来说已是出路,容许露宿者在街道上暂时过渡。她指出宿舍只容住半年无助街友重新上路,所以政府需要安排更好衔接,改善单身轮候公屋时间、设立租管,如果政府继续不友善对待露宿者,他们的情绪更难舒缓,更难重过新生活,陷入泥沼。
文仔每日由深水埗走到大角嘴洗澡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