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预报周二市区6度 无家者:呢几日难挨 但不会去避寒中心
寒流袭港,天文台预测周二(23日)市区跌至摄氏6度严寒水平,本港有约1,400名露宿者,社区组织协会指7成半无家者拒住避寒中心。他们如何挨过?
露宿超过10年的兴哥屈居于市区走火通道的一隅,“呢几日都好难挨”,但寒夜下仍决定留在这个相对“温暖的家”。他住过不同区域,只要有水有电就是家。他说避寒中心欠缺保障,失窃问题时有发生,曾是瘾君子的他“怕隔篱左右吸毒”,极为需时也只敢短留一两句钟。
住过观塘及九龙塘 只要有水有电就是家
位于市区走火通道的一隅,成为了露宿超过10年的兴哥的中转站,外面寒冷,这里尚算是一个相对“温暖的家”。他向记者说,曾经辗转露宿过观塘、牛头角、窝打老道、九龙塘等地,只要有水有电,就可暂且寄身一段时间。
惟他续指,都会担心被人赶走,因此往往会选择每停留一段时间,就会搬到下一个地点,“唔好话(等)佢揭穿,我自己都要走。”
周一(22日)晚上,市区气温由14度逐渐降至10度。面对突如其来的严寒,民政总署的避寒中心,却非他的选择,兴哥坚持留在“温暖的家”。“呢几日都好难挨,(但)去教会仲好,只系不能留宿。”他平日都会到教会,“郁动下,帮手派饭”,待到晚上才回来。
▼天文台香港天气九天天气预报▼
对避寒中心有“四怕” 只敢短留一两句钟
“怕隔篱左右吸毒”、“限时限刻”、“无热水”,这是兴哥眼中的避寒中心。曾经染上毒瘾的他称,因不想重回旧路,所以就算要去,也只会在寒雨时待一两句钟,因怕仅有的家当被偷去,“见过人瞓醒咗,连个喼都无埋。”
兴哥又不忘补充指,身边的街友,若有困难,往往都宁愿到救世军宿舍,“唔系冻先开,有困难就可以,又有热水供应。”
社区组织协会:7成半无家者拒住避寒中心
长期跟进露宿者的社区组织协会干事吴卫东表示,目前露营者的年龄中位数为55岁,当中老弱者较多。
面对寒流袭来,社协正准备周二晚于深水埗、大角嘴一带派发保暖物资与衣物,甚至羊腩煲。吴卫东说,过去一个月已陆续收到求助,包括索取睡袋、衣服等。社协亦有向露宿者宣传避寒中心开放,但仍然有近7成半人拒绝入住。
吴卫东随即向记者归纳指,露宿者普遍拒绝入住避寒中心的原因,包括需要看管原本露宿位置的家当,担心大型物品容易失窃,故需守好财物。
另一边厢,由于中心没有储物柜,社协曾收到反映指,银包、身份证、电话等个人财物被盗;但由于中心需要保障私隐,没有安装闭路电视,致使就算露宿者报警求助,亦难以找回失物。
凌晨4时半才知是否续开放 早上8时要清场
而其余两项,则更为日常。吴卫东指,避寒中心没有冲凉设施,对露宿者而言,“设施未必会好咗”;加上避寒中心要待每日凌晨4时半,才决定是否开放,令无家者即使当晚入住,又要马上为中心清场而担心。
吴卫东补充指,中心清场的时间是朝早8点钟,变相无家者被“赶离”时,其实仍要挨冻;故他形容情况并不理想。惟他续指,政府并非没有德政,因为2021年时,曾经有开设为期30天的避暑中心,令无家者能够有心理准备需要搬离。
访问期间身处的樱桃街行人隧道,曾经被政府以“美化”为由,赶走露宿者。吴卫东称,当时收到不少求助,他认为封街只是“斩脚趾避沙虫”,无助解决露宿问题;而“友家宿位”在10年间,宿位只增加一成,无家者数量却已增一倍,供不应求下,政府应该提供更多宿位,并延长居住期限,以帮助一群街友。
民政事务总署:开放时间依寒冷天气警告生效期间
民政事务总署周二(23日)则解释说, 开放临时避寒中心是以天文台发出的寒冷天气警告作为指标,在生效期间,临时避寒中心一直开放,并非如报道所述,要待每日凌晨4时半才决定当天是否开放;在寒冷天气警告取消后,临时避寒中心当值人员亦会弹性处理,不会要使用求者立即离开,或在大清早把入住人士赶走。
署方又指,各临时避寒中心在开放期间会免费提供洁净的垫褥和毛毡/棉被、热食和热水予入住人士使用。如有个别需要(例如需增加毛毡/热水),临时避寒中心当值人员乐于协助。临时避寒中心当值人员会定时巡察,如发生怀疑失窃的事件,会报警处理。
总署再次呼吁有需要人士可善用民政总署的避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