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2022年1.4万人染疫亡 港人平均预期寿命失守全球第一
3年新冠病毒疫夺走约1.4万港人性命,当中绝大部份为长者。政府统计处周一(15日)发表的专题研究显示,2022年有63,692人离世,至少为1991年以来最多一年,而该年正是本港新冠病毒全面爆发之时。
描述及比较指定年龄的人口的死亡情况的“平均预期寿命”,在2022年,本港男女居民分别跌至80.7年及86.8年,比2021年相应降2.5年及1.1年,令香港不再是全球预期寿命最高的地区。男居民最长寿之位让予瑞典,本港与新加坡并列世界第四;女居民最长寿之位重归日本,以差0.3年屈居第二。
▼施政报告 人口老化及长者贫穷问题▼
2022年死亡人数及粗死亡率均创1991年以来新高
政府统计处周一发表《1991年至2022年香港死亡趋势》专题研究。香港死亡数目从1991年的28,429人逐步增加至2021年的51,354人,及后受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的影响而于2022年显著上升至63.692人,为期内单年新高。同时,粗死亡率(即某年内死亡人数相对该年年中每千名人口的比率)从1991年的每千人有5.0人死亡,增加至2021年的 6.9 人,及2022年的 8.7人。
在2022年,呼吸系统疾病(包括2019冠状病毒病)取代肿瘤成为男性及女性死亡的首要原因。在该年,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及循环系统疾病分别占34,295名男性死亡数目的37%、25%及17%,而女性的相对数字分别是33%、24%及17%,该年有27,261名女性居民离世 。
▼2022.2.17 明爱医院急症室外情况 ▼
港居民“平均预期寿命”2021年创新高
不少国家或地区都有公布“平均预期寿命”这一项指标,以供描述及比较指定年龄的人口的死亡情况。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是指某年出生的人士,若其一生经历一如该年的年龄性别死亡率所反映的死亡情况时,预期他/她能活的年数。
统计处指出在1991年,男性出生时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5.2年,而女性则为80.7年,其后持续上升,在2021年创出高峰,全球第一;但2022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平均预期寿命”指标由高位回落,幅度比其他主要经济体明显。
男性平均预期寿命由全球最高跌至第四 瑞典排首位
本港男性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在2001年超越日本,以78.4年成为世界第一,其后在2011年升至80.3年,在2021年更升至83.2年,抛离日本1.7年。
不过本港男性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在2022年大跌2.5年,至80.7年,回到2011年水平;比瑞典81.3年、日本的81.1年及挪威的80.9年,稍低0.2年至0.6年不等,与同样80.7年的新加坡并列第四位。
港女性平均预期寿命以0.3年输给日本失首位
本港女性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一直与日本互斗,在2001年以84.6年排第二,比首位的日本低0.3年。不过在2011年本港女性平均预期寿命升至86.7年,反超前日本女性0.8年(85.9年)。到2021年虽然仍处新冠疫情,但染疫死亡人数不多,故本港女性平均预期寿命升至87.9岁高位,高日本0.3年。
不过到2022年染疫死亡人数大增至约1.4万,本港女性平均预期寿命回落至86.8年,减少1.1年;相反日本只下跌0.5年,日本女性得以87.1年再成为全球平均预期寿命首位,比本港高0.3年。
▼2022年3月6日 沙田宝福纪念馆旁冻柜开始存放遗体▼
统计处指出,死亡的发生有强烈的季节性。一般而言,在冬季月份的死亡数字较高,这明显与天气冷而导致较多死亡有关;在12月至4月的死亡数字,会比在较暖的月份(即 5 月至11 月)的数字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