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加急症室收费|次紧急非紧急占逾半 医卫局:影响应付紧急个案
消息指政府研究调整急症室收费。现时急症室分流制度为五级,当局认为急症室服务应适用最急切人士,据了解,因此研究方向之一是调高第四类次紧急及第五类非紧急病人的诊费,以减少求医人数。
医务卫生局表示,过去10年,第四类别及第五类别个案一直占比多达55%至65%,无可避免占用治理第一、二及三类别个案的急症室资源。局方指第四及五类别个案数字于新冠疫情期间显著下跌,2020至2022年期平均每月宗数约8万宗,较2019年约10.7万宗下跌约三成,而过去6个月平均每月宗数已反弹至约10万宗,反映第四及五类别个案相对非紧急或情况轻微,但对急症室应付紧急个案的能力影响甚大。
医院管理局每两年研究调整急症室收费,预计在11月拍板,今次研究方向之一是调高次紧急及非紧急病人的诊费,最终目的是令病情较轻病人到门诊或向私家医生求医。据了解,局方有意在检讨收费的同时,亦会推出多项配套,如改善现时夜间及公众假期期间只有少数私人诊所诊症的情况。
第一至三类别个案10年间升约两成
医务卫生局指过去十年,第一类别、第二类别及第三类别个案数目一直稳步上升,平均每月宗数由2014年约6.1万宗升至2023年约7.3万宗,上升19.7%。
局方指,急症室是为病情较危急的病人提供紧急医疗服务,如果急症室接收了病情较危急的病人,急症室将需调动医护人员抢救较危急的病人,被分类为次紧急或非紧急病人,将需要等候较长时间。
医管局的服务目标订明所有危殆的病人(即100%)会获得即时诊治,而被分类为危急及紧急的病人在抵达急症室后亦会获得优先治理,具体而言,绝大部分的危急(95%)和紧急(90%)病人会在15分钟或30分钟内获处理。
急症室疫后“复常” 每月第四及五类个案反弹25%
医务卫生局表示,过去十年,第四类别及第五类别个案一直占比多达五成半至六成半,无可避免占用治理第一、二及三类别个案的急症室资源。局方指这类病人病情一般比较稳定及没有生命危险,大部分可以由普通科门诊、私家医生或私家医院治理,例如流感或肠胃不适等稳定偶发性疾病。
第四及五类别个案数字于新冠疫情期间显著下跌,2020至2022年期平均每月宗数约8万宗,较2019年约10.7万多宗下跌约三成,但在过去6个月平均每月宗数已回升至约10万宗,升幅约25%,反映第四及五类别个案相对非紧急或情况轻微,但对急症室应付紧急个案的能力影响甚大。
医管局加强公众假期普通科门诊服务
局方表示,医管局一直密切留意急症室的服务需求,根据应变方案灵活调配人手及资源,采取措施增加服务量,例如加强公众假期普通科门诊服务,以应付服务需求;政府会继续鼓励市民,尤其病情轻微及非紧急病人,更多使用社区的基层医疗及家庭医生服务,以有效疏导公营急症医疗服务的压力,让急症室作为全民安全网,更能集中处理一些急症和紧急服务。
局方又称,政府推出“基层医疗健康蓝图”,逐步落实地区为本,家庭为中心的策略,透过加强地区康健中心服务,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并以公私营协助模式,鼓励市民可以小病在社区治理的概念,并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目的是在社区构建更完善的基层医疗网络,令市民改变求医习惯。
医务卫生局表示,为确保资源有效运用,政府及医管局设有机制,根据适用原则(即分担成本、负担能力、恰当使用、资源运用优次扶助弱势社群使用服务如及公众的认受),每两年检讨包括急症室在内的公营医疗服务收费。上一次的检讨于2021至2022年进行。现正进行的检讨将针对资源分配失衡情况比较严重的服务,重点考虑优化收费安排,以引导市民大众善用公营医疗服务、有效运用有限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