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童精神健康|叶兆辉称不能只归咎服务不足 学校须建立关怀氛围
就学童自杀个案增加,港府在全港中学推出以学校为本三层应急机制。港大防止自杀研究中心总监叶兆辉今早(6日)在电台重申,不能把学童自杀问题与无足够精神健康服务拉上等号,因会忽略自杀问题最主要因素,执行时会不够精准有效。他又再次表示,中学三层应急机制会将识别高风险学生责任转移到学校身上,对复常后的教师工作百上加斤,吁应推行更多学生喜欢的活动,重新建立师生信任关系,构建社会保障屏障。
叶兆辉今早在电台节目称,学童自杀问题不能与无足够精神健康服务拉上等号,强调是“不理想、有问题”,认为将问题集中在精神服务不足时,会忽略了对自杀问题最主要因素,执行时不够精准有效。
至于三层应急机制方面,他重申该机制将识别责任附加在学校身上,但不少教师在复常后,已有许多教学进度要追赶,不少老师更指本已无空间做原来的教务工作,甚至感到有压力。
他说,识别高风险学生未必能一眼看穿,要视乎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学生的信任,故是否有建立关系至关重要,认为学校需多些支援,包括预留多些空白及空间给同学之间建立关系,树立保护屏障,另一方面举办更多学生乐见的活动,在过程中建立师生及同学关系,组织社会保障屏障。
叶兆辉又提到,优质教育基金下有一些项目,推行时发现,若学校领导层对精神健康十分重视时,通常整间学校氛围都很好,“国家安全教育又好、其他科目都好,精神健康处理唔好但不断加野落学校,学校压力大,大家都唔系开开心心返学就唔系一个好情况。”
三层机制中医管局会跟进紧急个案,他表示,并非所有情绪不稳个案都要找精神科医生处方药物,朋辈支援及关心十分重要,在学童自杀个案中,仅3成学生有接受服务,故需在学校建立关怀氛围,学生及师能互相分享会有一定协助。
叶坦言,不是希望青少年在无压力情况下成长,而是要帮助他们如何面对压力,并称不少学生及家长在沟通及期许上分别,“好多家长钟意把自己嘢加压学生上面,未做到嘅想小朋友代我做咗佢,例如做唔到医生但希望仔女做医生,但完全忽略学生本身兴趣。”他认为考虑如何在社会建立家庭友善工作间,例如私人公司可容让家长有家长假陪子女成长,家长应接受家长教育讲座等。
对于媒体有关自杀的报道,他指媒体均能克制地报道、不将自杀方法报出来,但较令人担心是网上互传信息的情况,他认为自杀新闻无必要广传,呼吁大家分享时停一停想一想,分享对事情无增加价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