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揭六成基层工资难以应付生活 社协倡放宽职津申请门槛
香港社区组织协会(SoCO)调查显示,逾五成基层劳工并不满意其工资水平,主要原因为“工资低难以应付生活”,占61.8%;近三成受访者表示,加班工作之后没有“补水”。社协续指,本港雇佣关系趋向零散化,本港最新共有逾75万人每周工时少于35小时,不符合申请“在职家庭津贴计划”的基本要求,职津未能因时制宜灵活地改革,令弱势劳工更为孤立无助。
社协亦建议放宽职津申请门槛,增加晚间的技能提升课程及名额,以及订定家庭友善政策,支持妇女投身职场。社协促请政府正视“过劳死” 的问题,将其纳入职业病;并制定为期10年的“人力资源蓝图”,培训重点行业的中、低技术劳工,如护理行业、安老服务行业等。
15.7%受访者每周工时达60小时或以上
本港今年第三季的生产总值较去年同期上升4.1%,与此同时,目前法定最低工资为每小时40元。香港社区组织协会于今年6月至10月期间,访问262名基层劳工。调查结果显示,52.9%受访者并不满意工资水平,主要原因为“工资低难以应付生活”,占61.8%;其次是“工资在行业内较低”,占36%;紧接是“工资比之前的工作低”,占26.5%。
此外,共有15.7%受访者每周工时达60小时或以上,惟加班工作之后高达29.1%受访者没有“补水”。其中有 57.3%的受访者不满意工时及补水方式,最多人选择的原因是“补水时薪太低,不够应付生活”,占51.5%;其次是“工时长,但人工没有相关增加”,占28.3%;至于“长时间工作,加剧劳损”,则占26.3%。
五分一受访者曾遇过劳资纠纷
调查亦发现,21%受访者曾遇过劳资纠纷,其中“拖粮”占52.4%;“无供强积金”占28.6%;“无理扣粮”则占21.4%。社协表示,本港雇佣关系趋向零散化,本港最新共有逾75万人每周工时少于35小时,不符合申请“在职家庭津贴计划”的基本要求,受访者之中只有两成九人申请“在职家庭津贴计划”,34%受访者认为,申请职津的困难是“散工或非固定工作人士所填写的表格过于繁复”;31.2%受访者表示,当开工不足时,难以符合职津的工时要求。
倡标准工时44小时 加班补水工资不低于原工资1.5倍
社协建议政府立法订立标准工时44小时,一旦超出规定,雇主须支付加额外补偿,补水工资不得低于原工资的1.5倍;又倡最低工资改为一年一检,并上调至工资中位数的五成至六成,即每小时不少于53元。政府亦应调整职津最低工时门槛,由每月144小时下调至72小时,四分之三额津贴改为126小时,全额津贴放宽至144小时;儿童津贴应与工时脱钩,令一时失业或工时减少的家庭可以延续儿童的生活及学习。
此外,政府应参考日本、台湾、韩国等,尽快研究订立“过劳”的标准,例如工种性质的疲劳程度、连续几多天工作没有休假、雇员病发或死亡前24小时的工作强度等,并将过劳死及相关引发的疾病列入《雇佣补偿条例》的指明职业病,
要求政府制定为期10年“人力资源蓝图”
社协指出,现行雇员再培训课程大部份上课时间为日间,开班不足,导致上班时间不固定的基层人士难以持续学习。社协建议政府鼓励更多企业以“包班”形式为雇员进行职前或在职培训,首阶段集中于饮食、零售、健康护理等人手紧张的行业。社协提倡政府提高聘用弱势社群的比率,牵起带头示范作用,并对每个群组的弱势劳工提供针对性的援助,例如加强少数族裔的劳工权益保障意识、大量增加学校及社区的托儿服务,支援妇女工作。
社协亦建议政府制定为期10年的“人力资源蓝图”,培训重点行业的中、低技术劳工:评估新兴工种类型及需求,识别重点发展行业,并委托雇员再培训局及持续进修基金应时而动,推出对应的技能学习课程,支援劳工增值中低技能投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