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玩具店”半年收近千玩具 社工赋予巴斯光年新生命

撰文: 张雅婷
出版:更新:

储印花换公仔,是不少港人的童年回忆。但刹那兴奋过后,有多少人能珍惜玩具?社工黎俊业(Paul)半年前开办“再生玩具店”,收集被丢弃的玩具,以“自由定价”形式转售,或在社区分享,重新赋予玩具新生命。短短半年他收集近千件玩具,当中大部分都从便利店或快餐店换取的公仔摆设,史路比、白雪公主七只小矮人、巴斯光年,应有尽有,当中不少可拼凑成一套。玩具被遗弃,家长也有责任。Paul直指,家长见到玩具有少许破损,就想买一件新的代替:“有Lego中间的连接位少了一部分,家长干脆买一个新的更好。”

众多玩具中,一套的公仔摆设最易被市民丢弃。(伦星扬摄)

公仔摆设最不受欢迎 最多人弃

黎俊业(Paul)去年12月成立“再生玩具店”,每月不定时在社区市集摆卖,收集市民或机构捐出的玩具。玩具店营运半年,收集到各种不同的玩具,有全新未开封的巴士模型、大型纸牌游戏、乐高(Lego)、波子棋……几乎所有说得出名字的玩具,都可在“再生玩具店”觅到。Paul说,收集到最多的是,从便利店或快餐店换到的公仔,有时更可拼凑成一套:“就算成套摆出来,都不会有人要!”

Paul说,市民往往因一时之兴换购公仔摆设,但过后即玩厌:“开心啰,摆完一轮之后发现厌了,屋企又不是有太多位置,就不要了。”现代社会物质丰富,玩具亦唾手可得,Paul认为正正因为这样,无论小朋友还是成年人,都不懂珍惜玩具。Paul记得有朋友想向他送赠小型模型车,言谈间发现小朋友玩具多至玩不完的地步。“朋友说家中的模型车多过100部,取走几部,小朋友都不会知。”他估计,现今小朋友的玩具最多只可玩一个月,然后就会被弃到一旁。

Paul利用收集到的公仔小摆设(左下)再加上自制的棋盘,就成为一副康乐棋。

家长带头浪费

除了贪新厌旧令玩具寿命减少外,父母亦带头“浪费”。Paul曾接收过许多簇新的玩具,当中只有少许破损。“有Lego中间的连接位少了一部分,其实只要稍为维修就可以。但家长就会觉得麻烦,干脆买一个新的更好。”家长不以身作则,小朋友亦自然不会珍惜玩具。

相反,Paul生于基层家庭,小时候家贫未能购玩具,自小就学懂珍惜。Paul记得父亲利用一张折台,围上纸板,加上象棋,就成一副康乐棋,绝不花巧众人玩得不亦乐乎。到Paul长大后,亦视所有玩具为“宝物”,别人不要的小模型摆设,Paul将它们变成一副康乐棋;一个I-pad盒加上竹签和衣夹,就成为足球机。不过,现金社会变得富裕,玩具亦非得来不易,又有多少人会像Paul一样,动动脑筋,令玩具重生?

+4

对于玩具被遗弃,Paul说只能“救得一个得一个”,他期望家长以身作则,教导小朋加珍惜玩贝,若小朋友真的有玩具不要,亦先和朋辈交换,不要即时遗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