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隧分流|西隧往港岛最繁忙时段车流超出容量 三隧齐塞成隐忧?
政府将于8月2日收回西隧专营权,重掌隧道费的自主权,三隧分流终可于同日正式实施,西隧减价至60元,红隧、东隧则同步加价至30元。过海塞车问题缠绕港人已久,然而究竟是次方案,究竟能否疏导交通却始终成疑。事实上,即使是交通相对畅顺的西隧,其南行往港岛最繁忙一小时的车流量,近月已超出其设计容量;其余两隧同样早已超出负库。
有的士工会透露,其实现时早上繁忙时段经西隧到港岛,虽然未如红隧般挤塞,但有时亦会有短车龙,并非完全顺畅。在三隧分流实施后,的士行驶三条过海隧道的收费划一为25元,业界估计会有更多乘客拣选西隧,令西隧车流更多。
运输署预计,方案可令部份驾驶人士,改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过中国香港汽车会会长李耀培则不认同,强调价钱并非唯一考虑因素,自行驾驶源于有需要,例如新界居民或要转乘多程车才可到港岛,认为港府需推广泊车转乘,才有助减少过海车流。
早年坊间要求政府回购西隧 调整三隧流量
1997年4月30日启用的西隧,在相隔26年后,终于由港府接管。过往多年,三条过海隧队车流均不平均分布,西隧相对畅顺,一直有意见要求政府回购西隧,透过调整隧道费,达致分流效果;港府亦曾提出不同的隧道费调整方案,例如“红加东减”等方案,但最终未能达成共识,直至今年8月2日收回西隧专营权,才可掌控隧道费调整大权。
过往推销不同的隧道分流方案时,政府都会提到善用西隧剩余的容量,分流红隧及东隧车流。直到今年3月推出是次“633”及“644”的两个阶段“不同时段不同收费”方案时,说法却有所改变。前运输及房局局长陈帆于去年6月曾指,西隧再没有剩余容量分流红隧和东隧的超额车流。
今年首五个月 红隧挤塞见改善
坊间对同类隧道费调整方案的一大忧虑,便是未达分流之效,反而变成“三隧齐塞”。翻查运输署数字,今年1至5月,与疫情前的2018年及2019年相比,三条过海隧道总计的车流减少,以最繁忙一小时的车流量计算,红隧的迫爆情况有改善,过往可多达约3,000架次,容车量达到115%(红隧每小时单向设计容量为2,600架次);但今年首5个月,则跌至2,600至2,700多架次,虽然仍然挤塞,但情况有改善。
西隧同期车流稍升 东隧仍然挤塞
不过,西隧往港岛的最繁忙一小时车流量,却有上升趋势,甚至超出设计容量。西隧每小时单向设计容量为4,200架次,今年2至4月的车流都轻微高出4,200架次,其中3月高达4,464架次,即容车量达到106%。至于东隧车流,同样远远超出设计容车量,即于最繁忙的一小时其实三隧均面对挤塞问题。
事实上,立法会文件亦曾透露,即使是疫情期间的2021年,在平日早上繁忙时间,红隧、东隧和西隧的交通需求,分别是各隧道容车量的150%、146%和 98%,并相等于三条过海隧道合计的126%。
料的士乘客选行西隧 私家车减幅未够吸引
汽车交通运输业总工会的士司机分会主任何志强表示,繁忙时段行驶西隧时,确实会有挤塞,但情况未与其余两隧严重。他预计,的士隧道费划一25元后,愿意行驶红隧的乘客会减少;反之西隧会增加,尤其过往有部份乘客“贪平”拣选红隧。他又称,整体乘搭的士过海的乘客或会微升。
李耀培同样指,早上繁忙时段的西隧确有轻微挤塞,但由于入口阔,车龙不会长。对于分流作用,他表示从私家车角而言,西隧始终仍然较其余两隧昂贵一倍,对于早已习惯挤塞的驾驶者,西隧减幅未有足够诱因令他们转行西隧;然而当红隧非常挤塞,又或紧急情况时,确会有更多人使用西隧。
运输署相信,方案有助令部份驾驶者,改乘公共交通工具。不过李耀培持相反意见,强调车主本身有驾驶需要,价钱并非单一考虑因素。他续称,不少居于新界区的车主反映,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港岛,需要转乘多程车,非常不便,故始终会驾驶;反而推广泊车转乘更有助车主减少过海。
促西隧再减价 不应担心更塞
李耀培认为,如要达致分流,政府应将西隧价格进一步下调。问及此举会否令西隧挤塞,他强调:“路就系畀车行”,不能担心挤塞而减低使用意欲。他续指假如最终三隧均挤塞,其实是规划问题,例如隔岸的澳门亦有四条跨海大桥,香港却只有三条过海隧道。
罗淑佩:考虑改善上环、西环交通
运输署署长罗淑佩回应“三隧齐塞”的忧虑时表示,明白大众有此担心,因此西隧仍较其余两条隧道贵,会密切留意方案实施后西隧的车流,之后亦会考虑改善西隧到港岛后附近一带的交通安排,例如上环、西环。她又指,“633”方案生效后,不会有明显的分流作用,对能否纾缓挤塞持审慎态度。
▼3月22日 政府公布三隧分流方案当日西隧情况▼
西隧1997年通车 机场十大核心工程之一
回顾西隧历史,其于1993年9月动工,由四大财团组成香港西隧公司,以“BOT(兴建-营运-转移)”模式营运30年专营权,造价70亿元,于1997年4月30日通车。是当年为打造新机场一系列计划的十大核心工程之一,亦是本港第三条过海隧道,及首条双管三线海隧,除了是接驳通往机场交通外,亦想疏导红隧和东隧的挤塞,可惜行车收费远高于两条旧海隧,即使红隧专营权在1999年9月1日届满交回政府;到2016年再收回东隧专营权,但政府仍未能透过调整收费平衡三隧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