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海伟倡“有条件释放”扩至自愿入院 医生:引入社区治疗令可行

撰文: 吕颖姗
出版:更新:

港府早前公布正检讨《精神健康条例》下的“有条件释放”机制,并研究社区治疗令的可行性,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委员蔡海伟今表示,现时只有强制入院的患者才适用于“有条件释放”的安排,惟有不少需多次入院的病人,可能曾自愿入院就不符合相关机制,认为医当局循这个方向改善。

香港精神科医学院发言人童粤生在同一节目中则指出,“有条件释放”的作用十分狭窄,如病人没有遵从相关条例就要入院,惟部分患者的情况未必差到需要入院。

医管局正检讨“有条件释放”机行。(资料图片/余俊亮摄)

精神科门诊5年增4万宗 升幅逾一成多 形容是“警号”

钻石山谋杀案掀起社会大众对精神健康的议题,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委员蔡海伟今在电台节目中表示,其实香港一直以来精神压力很大,加上近年疫情生活模式转变甚大,故不少研究都指出多了港人有精神问题,医管局精神科门诊个案数字在过去5年,亦由26万宗升至约30万宗,增加逾一成多,形容是一个警号,需检讨现时的精神健康支援。

港府早前提出10项的措施,当中包括检讨“有条件释放”机制,并研究社区治疗令的可行性,以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支援。蔡海伟认为,现时只有强制入院的患者才适用于“有条件释放”的安排,惟有不少需多次入院的病人,可能曾自愿入院而不符合相关机制,认为医管局可循这个方向改善。他同意此举或会令病人不愿求助,认为医管局应平衡两者轻重,“无咩话做咗就绝对唔会发生。”

社联行政总裁蔡海伟认为政府除推出短期的援助金外,亦需研究长期方案,如失业保险制度。(资料图片)

社区治疗令成本高 但可改善患者生活质素

香港精神科医学院发言人童粤生认为,“有条件释放”现时的作用十分狭窄,如病人没有遵从相关条例就要入院,惟相关病人的情况却未必差到需要入院。他认为引入社区治疗令可以填补相关漏洞,如患者不遵照规定,政府可以派护士或社工到患者家中协助他服药。他认为,社区治疗的成本较高,但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素,此并非金钱可以衡量。

另外,医管局目标今年第四季前,将个案经理与严重精神病者比例减至1:40。蔡海伟表示,由于医管局人手流失严重,故个案经理与患者的比例经常浮动,有时出现1:50甚至更高。不过,他认为,医管局除要增加人手外,亦要思考个案经理如何配合社区精神健康的支援服务,包括与精神健康中心合作,协助患者融入社区。

童粤生则认为,增加社区支援十分重要,当个案经理遇到有问题,亦需要医生或心理学家支援,“如果依啲无,就咁加个案经理系无用。”他又指,本港精神科医生人手一直短缺,按照世卫及外国建议计算,香港应该要有700至1000名精神科医生,惟现时本港只有约500多个精神科医生,当中公营医院只有约400人,并不足以应付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