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惹市建局被批撑建纳米楼 韦志成补镬:从没说过支持!

撰文: 李彤
出版:更新:

市建局行政总监韦志成上周(4月30日)撰写网志,提到因本港家庭形态结构改变,对细单位需求急增,而发展商为迎合需求及购买力才致纳米盘成风,惹外界批评其说法不负责任、本末倒置。
事隔一周,韦今(7日)再发表网志撰文“补镬”,并以“从没说过支持纳米楼”为题,指外间焦点错落在所谓“市建局撑纳米楼”之上,非其原意。他又澄清,原意是冀现今市民面对住宅单位面积趋细的实际情况下,可作一些灵活运用空间的可行性建议,认为建议是提升居住环境的质素。

市建局韦志成上周的网志,被批支持纳米楼,韦今否认。(江智骞摄)

对于上周的网志惹来外界抨击,被认为是“支持纳米楼”,韦志成于今日的网志中表示,“意料之外的,是外间对文章的焦点错落在所谓‘市建局撑纳米楼’之上,这实非我的原意,必须作出回应。”他又指,市建局从合作发展商设计的单位面积,已察觉有细单位的发展趋势,故年前已有制定单位最细面积的规定。

三年前订明最细单位面积不少于260呎

他指,自2014年起至今,市建局与发展商合作项目的发展协议内已订明,重建单位的室内实用面积、即扣除露台和工作平台,最细的单位不可以少于260平方呎。在限定最细面积不能少于260平方呎时,已考虑到这类属细单位、多为开放式供1至2 人居住,即人均面积也有130平方呎。

市建局建议在未来重建项目中,为住客提供共用设施。(资料图片)

此外,他强调相关项目的空间面积必须足够摆放基本的设施如洗手间、淋浴室、煮食炉具、抽油烟机和雪柜的厨房空间,以及一般4乘6呎双人床及日常的家具。他又指,新加坡及台湾均有订定人均居住面积的最低要求分别为107及141 平方呎,市建局的做法与上述两地方相若。

韦:说法不是提议倒退

他又指,参考80年代沙田区私人屋苑提供最细的住宅单位,实用面积240至280平方呎,可间出两房,假设对象是三人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也不足100平方呎,故其说法不是提议倒退。他重申,其上一篇网志的重点,在于现时面对的现实问题,提出改善细单位住户生活环境、善用空间的建议,希望让大众思考,再三强调市建局并不支持兴建坊间形容为“㓥盘”的“纳米楼”。

参考韦志成上一篇网志,他提到由于市建局不少重建项目,由于地盘面积细,故只兴建较细的单位,但称正研究于该些楼宇内,为住客提供共用设施,包括利用大厦的平台或地牢位置,设立共用储存空间(Community Storage Spaces),供住户寄存衣物、被褥、暖炉、抽湿机等季节性物件,节省住户单位的储备空间,他又指此建议不论在大单位或细单位也可发挥作用,提升居住环境的质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