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屿|林超英指严重低估气候风险 批当局“外行人管内行人”
明日大屿最新填海方案和造价遭部份环团、学者、民间团体质疑,发展局昨日(23日)在社交专页不点名批评前天文台台长林超英忧虑填海地方长远会被海水淹没的说法。林超英今日(24日)出席绿色和平回应明日大屿方案的记者会时指,其引述的资料出自联合国权威报告,是“存在嘅事实”,反指政府凌驾科学,严重低估人工岛潜在气候风险,有误导公众之嫌。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教授伍美琴亦批评政府多番提出不必要指控,促请当局在发展期间顾及生态,追上世界步伐。
林超英表示,明日大屿对气候、生态影响严重,质疑当局倚重不懂气象的工程界,声称能以增设海堤和设立缓冲区等,应对极端天气,批评当局是“以外行人管内行人”试图以 “工程技术上可行”凌驾科学,严重低估人工岛潜在气候风险:“在现时完全不知道海水上升引起各种工程需要。究竟要花几多钱,就像无底洞。”
政府提出Y型水道能减低热岛效应,林超英指当局未能提出科学理据支持,而政府拟设20至30米缓冲区亦只能解决风暴中巨浪带上岸的海水,认为做法未能应对海平面上升,形容强推明日大屿是将市民置于未知的风险之中。
▼明日大屿最新概念图▼
他续指,超强台风“山竹”2018年吹袭本港,造成46亿元经济损失,认为随着气候危机加,风暴潮威力只会有增无减,强调日本关西机场便是前车可鉴,并非加建防水墙便能防止水浸,强调“(工程)喺现实战场上,喺关西机场已经输咗。”他认为,与其耗资数千亿兴建会破坏生态、环境的人工岛,更应该参考新加坡的做法,拨款应对可能出现的水浸问题。
对于发展局昨日不点名批评,他认为海水上升达1,000年的说法不合常理、不符国际标准,林超英则反驳指,有关数据是节录自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权威报告,强调是“存在嘅事实”,惟当局却以平均海平面上升的角度逃避此事实:“就系要防一啲每年有1%机会出现嘅嘢,因此佢哋对呢个科学概念,佢哋掌握唔到。”林超英续指,发展局论述可看到他们所说的事实有错误,质疑:“都不知道谁才是在误导公众。”
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教授伍美琴亦表示,其意见书内引述的数据,全部在公众领域中翻查出来,不少亦是政府自行公布的数据,直言当局不应再批评公众,而是要清晰列举所有回应,并举行更理想、文明的对谈,而非继续不必要指控。
她指,北京在2018年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宪法》,强调要保护生态,避免填海,认为明日大屿的巨型填海工程是有违国策,促请当局应与时并进,考虑到生态的重要性。
现时是21世纪,已非20世纪,并非工业革命的年代,很多人已在讨论气候危机、生态修复,若我们做工程,要朝这个方向进发,这是大势所趋,已发展国家都在做这些工程,但我们在干甚么?我们做仍在继续20世纪的发展哲学,所以政府才(对公众批评)感到不悦,但他们与全球趋势反其道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