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数受访哮喘患者无随身带药 医生提醒留意6大哮喘诱因

撰文: 李慧妍
出版:更新:

天气转变,哮喘病患者易病情反复。本港有逾33万人患哮喘,每年平均有70人至90人死于哮喘病发,其中20至30人年龄介乎15至44岁。有调查发现,一半受访患者不会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当中一成患者是“觉得麻烦”,而普遍患者高估自己病情受控,待病征出现时才使用药物。呼吸系统科专科医生指,长期哮喘患者未能依时服药,“气管会永久性缩窄有痂,用药也难根治。”

哮喘是世界上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全球至少有3.34亿名患者,本港就有逾33万人患哮喘。(Getty Images)

哮喘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患者哮喘发作时,支气管会出现收缩、发炎及肿胀,造成持续或反复咳嗽及气喘,由于征状与气管敏感相似,不少本港医生在诊断时多指为“气管敏感”。香港哮喘会医学顾问林冰医生指,哮喘只需临床诊断,如半夜长咳、无痰,须用力呼吸,伤风感冒后久咳数月未痊愈,均是明显病征。

诱发哮喘6大常见因素1. 尘螨、蟑螂的排泄物、宠物或动物的毛发、花粉、霉菌等2. “二手烟”、混浊空气、杀虫水或油漆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3. 气温或湿度突变4. 患上伤风、感冒等病毒性呼吸系统感染5. 剧烈运动、情绪不稳定,如过度兴奋、紧张或发脾气等6. 产生敏感反应的食物或药物,少数人对牛奶及鸡蛋过敏,或食物含防腐剂如亚硫酸及人造香料

林太(左一)指,儿子幼时患哮喘,试过感冒期间未依时服药,引致哮喘发作要住院。(李慧妍摄)

林太的27岁儿子,在约3岁时因经常咳嗽、气喘及呼吸不顺,首次求医诊断为气管敏感,但病情严重时需经常请假,及后转介公立医院才确诊为哮喘。她指,儿子中学时曾因感冒未依时服药,引致哮喘复发,最终要住院数天。她续说,儿子自从中二后,哮喘症状消失,至今毋须再服药。林冰表示,患者依时服药,肺功能恢复正常、哮喘不发作,而每周使用即时纾缓药物少于2次,代表病情控制好,“长期哮喘未有好好医治,气管会永久性缩窄有痂,用药也难好。”

陈永佳指,患者难正确掌握吸入剂药物的使用方式,若附加储雾器,方便患者吸取药物。(李慧妍摄)

逾半数哮喘患者出现病征始用预防药物

哮喘药物分为即时纾缓及长期预防药物,前者为急救药物,迅速扩张支气管,舒缓气喘及胸口压迫情况,有需要时才使用;后者为长远控制病情,减少呼吸道炎症。香港哮喘会于去年9月至10月期间,向125名本港哮喘患者进行调查,发现64%患者只在出现病征时才使用吸入式预防药物,33%是伤风、感冒时才用。多达98%患者知道哮喘或会致命,但有一半患者指不会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当中逾六成认为“没有需要”,一成表示“觉得麻烦”。香港哮喘会主席陈永佳认为,本港患者用药依从性低,未有危机感,“一旦哮喘发作无药急救,后果或会致命。”

留意哮喘病情不受控情况:1. 因哮喘不能安睡,持续咳嗽或呼吸困难2. 运动时或日常的体能活动(如上楼梯)触发哮喘3. 需要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的次数增多4. 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后情况没有好转5. “最高流速”读数下降#6. 早、晚的“最高流速”读数相差很大#即将肺内的空气大力吹出肺外的最高速度,显示肺功能及反映哮喘控制的情况*资料来源:香港哮喘会

香港哮喘会医学顾问林冰医生指,哮喘只需临床诊断,发作时支气管壁肌肉收缩、发炎及肿胀。(李慧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