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刑事化后首案判刑 客务助理把前女友资料放上网 判囚8个月

撰文: 刘安琪
出版:更新:

27岁男子与女友短暂交往后分手后,在4个不同社交媒体平台上,披露前女友的姓名、相片、住址、及电话等个人资料,又冒认事主在社交平台留言称:欢迎人士上门找她做朋友,结果有不少陌生人联络其前女友,并造成滋扰。男子早前承认7项在未获同意下披露个人资料罪,今(15日)在沙田法院被判囚8个月。

被告何牧华(27岁,客户服务资深助理),承认7项在未获同意下披露个人资料罪,违反《个人资料(私隐)条例》(《私隐条例》)第64(3A)条,指他于2021年10月19日至26日,在4个社交媒体平台上,披露其前女友的个人资料,包括姓名、相片、住址、私人及办公室电话号码、公司名称及职业,并在当中3个平台冒认事主开设帐户,并在相关讯息称事主欢迎其他人到她住址。

私隐专员公署高级个人资料主任卢廸凡称,市民应巡合法途径处理纠纷。(刘安琪摄)

为事主设帐号自我介绍为不忠妻子

案情指,被告曾与事主短暂交往,但不久后分手。被告于去年10月19至26日期间,先后于4个不同社交媒体平台上,披露事主姓名、相片、住址、其丈夫相片、私人及办公室电话号码、公司名称、职业等个人资料。他另在当中3个平台中,冒认事主开设帐户,更在Instagram帐户中自我介绍是“一位经常到别人家中过夜的不忠妻子”,欢迎其他人到其住址找她,结果有不少陌生人联络事主邀约做不道德交易,另有人盗用其资料借贷及买食物。

被告欲与事主组家庭被拒感创伤

辩方求情时指,被告在被捕后坦诚披露犯案细节,可见其有真诚的悔意。被告案发前知悉事主怀孕,即表示想与她组织家庭,惟两人吵架后,事主便失去联络。被告心灵受创,自觉被欺骗,才会在非常不理智的情况下犯案,现已深感后悔,望法庭能判处缓刑。

事主及其家人均受到困扰

张官判刑时引述创伤报告指,本案对事主造成严重心理困扰,她至今仍心有余怯。她因此事要转工及删除所有社交平台,事件亦对其家人、朋友、同事造成困扰,令她感到十分内疚。法官称,被告干犯本案时没有案底,他于2022年2月因一项刑事恐吓罪被定罪,该案的受害人亦是本案的女事主。

官称缓刑及非监禁式刑罚并不适合

张官续指,事件对事主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判刑时不能只考虑到被告的更生,应兼顾惩治、阻吓及谴责,借以清晰传达法庭不会姑息此类罪行的讯息,故缓刑等非监禁式刑罚并不适合本案。张官强调,本案案情严重,被告一而再再而三在不同日子、平台披露事主资料,目的是伤害事主及其家人。法庭最后考虑到被告披露资料的性质、类别、相关平台的用户数量,被告带一连串紧接日子干犯罪行,就7项控罪判其囚8个月。

市民应从合法途径处理纠纷

私隐专员公署、刑事调查组高级个人资料主任卢廸凡事后会见传媒指,欢迎法庭裁决,希望藉本案提醒市民,应从合法途径处理纠纷,“起底”不但违反法律及道德,更非解决问题的方法。卢另强调,私隐条例同样适用于网络世界,市民在网上发布及转载“起底”讯息前应三思而行。

案件编号:STCC198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