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疟疾可致命 儿童及孕妇外游应特别小心
在香港罕见的传染病疟疾,最近因大量输入个案而令市民闻之色变。这种可致命的疾病不会人传人,只经受感染的按蚊传播,而本港市区近年未见按蚊,所以大规模传播的风险微乎其微。可是,随着疫情放缓,各地陆续通关,对疟疾从没有抗体的港人到非洲、东南亚及拉丁美洲等疟疾流行地区旅游时要小心,感染疟疾病情相对严重。儿童及孕妇应避免前往,回港后出现不适宜求医时告知旅游史,可更快作出诊断。
撰文:医善同行医学顾问、感染及传染病科专科医生黄天祐
疟疾由6种疟原虫引致,感染后潜伏期约7至30日,甚至更长时间。患者会发烧、发冷、疲累、头痛、无胃口、呕吐及腹泻等症状。由于症状普遍,初头难以察觉是感染疟疾,需进行血液测试。
6种致病的寄生虫中,以恶性疟原虫最“毒”,潜伏期亦较短,很多时潜伏1至2周便发病,恶化速度快,延误求医有机会出现严重并发症,例如器官衰竭、昏迷,甚至“上脑”,增加死亡风险。非洲大部分个案,就是由恶性疟原虫引致。
非重症的疟疾个案,医生一般处方口服抗疟药治疗,例如青蒿素,可有效对抗疟疾。重症个案除了使用抗疟药,亦需要针对其并发症作出治疗,例如血液透析及深切治疗部支援性治疗等。
在疟疾流行地区,大多数死亡个案为5岁以下幼童,因为他们本身对疟疾未有抗体,加上身体机能发展未成熟,一旦感染病情相对严重,死亡率亦高很多。孕妇亦是高危群组,因怀孕会令女性的免疫力受抑制,较易感染疾病;而且,疟疾亦有机会感染胎儿,导致胎儿死亡。
值得留意的是,对疟疾流行地区的当地人来说,由于已反复感染多次,有一定抗体,即使再感染,病情相对轻微;但对外来的旅客来说,因为没有抗体,理论上“中招”后病情较为严重。
前往疟疾流行地区的旅客,可口服抗疟药作为预防,一般由出发前、旅行期间以至离开地区后仍需继续服用,服用时间及疗程视乎不同药物。不过,服药并不能百分百预防感染,市民回港后仍要留意身体有否出现不适,一旦有怀疑,应立即求医,并主动告知旅游史。恶性疟疾始终属于致命的传染病,幼童及孕妇如非必要,应避免前往疟疾流行地区。
做好防蚊措施同样重要,包括穿著浅色长袖上衣及长裤,涂上含避蚊胺(DEET)成分的防蚊剂;家居方面,应定期清积水,包括花瓶、花盆、冷气机底盘等,并避免一切会导致蚊虫滋生的情况。
“01医务所”与慈善团体【医善同行】合作,逢周日刊登由医护人员撰写的医健文章。医善同行于2019年成立,期盼凝聚社会上的爱心和力量,鼓励有心人踊跃参与医善同行举办的义工计划,各展所长,帮助弱势社群。
医善同行会以专业团队的运作方式,致力提高赞助人与赞助机构的信心,达到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目标。
网站亦会为巿民提供正确的医疗资讯;并举辨不定期的医疗健康讲座和义诊,同时积极与其他社区组织及医疗机构协作,为市民提供各种医疗服务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