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未录猴痘个案 45岁以下从未接种天花疫苗高危 政府须早作准备
最近美、英及欧洲多国陆续发现猴痘病例,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虽然香港暂未有相关病例,但不等于没有社区爆发的可能性。尤其现时疫情放缓,愈来愈多旅客从世界各地来港,本港却未有治疗的药物及疫苗储备,政府应及早部署。
撰文:医善同行医学顾问、感染及传染病专科医生黄天祐
这次猴痘爆发的首宗病例在英国录得,患者从尼日尼亚返英,5月7日发病;随后,20多人也于1至2星期的短时间内陆续发病。当地卫生部门经调查后,发现之后发病的20多人里,竟没人曾与首例患者亲密接触,更未曾到过非洲,情况非常罕见。
人类接触其他受感染的人、动物或物件,有可能染上猴痘。病毒通过呼吸道或皮肤感染人体,经亲密接触,例如性行为等而传播,但是否造成今次爆发的原因,则尚在调查中。起初,大部分患者是男男性接触者,他们的生殖器官或口部附近皮肤都长出猴痘;但据报最近开始接获女性感染个案,征状相似,同样原因未明。
猴痘病毒株主要分为中非及西非两类,造成是次小型爆发的西非病毒株,死亡率约为1%至3%。但猴痘本是不易传播的疾病,有传言指今次在欧洲多国爆发,是因为猴痘如新型冠状病毒般出现基因突变;但其实猴痘属DNA病毒,遗传基因较属RNA病毒的新型冠状病毒复杂,出现突变的机会较微,不过仍要待基因排序结果才能下定论。
猴痘的潜伏期为2至3星期,有些患者没有任何病征,部份人则会发烧、头痛、背痛、淋巴核肿胀,通常亦会出疹。通常脸部最先出疹,再蔓延至全身不同位置;猴疹起初呈水泡状及有脓液,继而会像肚脐一样凹下去。很多人看新闻图片,会认为猴疹与带状疱疹(即生蛇)相似,实则猴疹形状较大、不规则;带状疱疹形状较小,多会串连成带状、倾向身体其中一边,并带有强烈剧痛,两者有明显分别。
治疗方面,猴痘的病情相对轻微,接触过猴痘患者的人如在四天内接种相关疫苗,亦可预防染病。由于猴痘与天花同属正痘病毒属(Orthopoxvirus),所以治疗天花的疫苗及药物,都可以治疗猴痘。但是,上世纪80年代全球已停止接种天花疫苗,所以,理论上大部份45岁以下人士,体内没有天花的抗体,如果接触到猴痘病毒,感染机会极高。
香港虽未录得猴痘病例,但本港亦未有天花的药物及疫苗储备,政府应防患于未然,开始考虑向外国购入有关药物;医护人员遇到出疹病人求医,应当提高警觉,做好保护措施。虽然不排除病毒会流入香港,但市民不必过度恐慌,只需要提高警觉,例如行山或郊游时切勿喂饲猴子,及继续做好个人卫生即可。如有不适及怀疑征状,应立刻求医。
“01医务所”与慈善团体【医善同行】合作,逢周日刊登由医护人员撰写的医健文章。医善同行于2019年成立,期盼凝聚社会上的爱心和力量,鼓励有心人踊跃参与医善同行举办的义工计划,各展所长,帮助弱势社群。
医善同行会以专业团队的运作方式,致力提高赞助人与赞助机构的信心,达到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目标。
网站亦会为巿民提供正确的医疗资讯;并举辨不定期的医疗健康讲座和义诊,同时积极与其他社区组织及医疗机构协作,为市民提供各种医疗服务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