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9月推大量伤者事故分流系统 分配不同医院 避免急症室逼爆

撰文: 林颖娴
出版:更新:

大埔公路九巴翻侧事故、屯门公路双层巴士堕坡意外致约20人死亡,数十人受伤,灾祸现场情况千变万化,前线救护员、通讯中心及医院须在短时间内沟通、联络,以尽快将伤者送院急救。
为增加现场沟通、协调的效率,消防处将于9月推出“大量伤者事故检伤分流系统”,在8个或以上伤者的大型意外现场,便会动用有关系统,在伤者的“检伤分类卡”“嘟”一下,便可记录伤者的情况,系统亦自行统计伤者数目,以及分流伤者到不同医院,并即时上传到网上系统,让调派及通讯组和医管局掌握现场资讯。
消防处又提到,整个系统开发涉款420万元,系统亦已配备防火墙等保安技术,以防有人恶意入侵,而医管局等非现场前线救护员亦无法更改资料。

+7

新的“检伤分类卡”配备近距离无线通讯(NFC)及独一无二的二维码(QR Code),救护员在事故现场,用智能电话“嘟”一下“检伤分类卡”,便可记录伤者的分流状态、性别、年龄组别及伤势,有关资料会同时上载到终端机上,伤者送院后,系统亦会自行扣减现场伤者数目。现场指挥官、调派及通讯组和医管局均可浏览有关系统,以即时掌握现场状况。

值得注意的是,系统亦会初步将伤者分配到适合的医院,避免所有严重伤者送到同一医院,令医院急症室“迫爆”。

+1

不时在现场指挥大局的高级救护主任(资源管理)胡俊表示,“以往急症室嘅同事都系靠电话去得知伤者送院嘅状态,𠵱家有咗呢个新系统,我哋可以喺同一个平台上面,掌握到有关伤者嘅资讯,大大减少依赖电话沟通嘅时间,从而提升我哋嘅行动效率。”

救护监督(资源管理)张国锋亦补充指,大量伤者事故现场情况瞬息万变,“可以突然间增加好多伤者,或者又会减少,因为送咗院。”而新系统推出后,前线救护员毋须再每次用纸笔记低伤者情况,然后又致电调派及通讯组和医管局更新情况。除了节省时间外,亦能避免资料误传的问题。

他续指,新系统动用到NFC、QR Code、蓝芽和无线上网的功能,整个系统开发耗资420万,消防处已为此反复测试了约一年半,上月起开始一连两个月为救护员、调派及通讯组和医管局职员进行训练,系统9月便可正式面世。

无网络仍可改用传统方法沟通

被问到系统需要用到无线网络上传资料,一旦事故现场无法上网,救护员会如何通报事件?张国锋表示,系统在离线状态仍可使用,救护员可先将资料储存在程式上,及后可连接到网络便可即时将资料传送到终端机。不过,若无线网络迟迟未能接通,救护员亦可改用传统方式,以纸、笔和电话,与通讯中心和医管局联络,更新现场状况。

至于若同一区内发生两宗大型伤亡事故,系统能否自行统计该区情况,将伤者分流到不同医院?胡俊坦言,系统无法自己计算两宗事故的伤亡人数,而医管局和调派及通讯组的网页版系统只有阅读的功能,无法更改系统上的资料或在系统上给予指示,换言之,系统仍无法取代现时电话沟通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