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优自闭儿社交力弱 母盼与校合作改善 班主任竟劝转校
阿君现正就读小二的儿子家明(化名),3岁被评定为资优兼有自闭症,现还在轮候接受过度活跃症评估。阿君指,儿子情况复杂,去年多番尝试联络班主任寻求家校合作,但却往往等到家长日才能碰面:然而每当班主任主动致电,只会投诉儿子“无规矩”及建议他转校。阿君想知道儿子可获校方甚么支援,最终只能靠其他家长相告。
特殊学习需要权益联会今日(9日)发表“融合教育教学合作之现况问卷调查报告”。调查访问了183位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学生家长,发现大部分家长都无法了解子女在校接受支援的情况。联会批评学校被动、政策欠透明度,无履行融合教育中“家校合作”的原则。
阿君育有三名子女,大仔家明于3岁时,确诊亚氏保加症(自闭症谱系),有明显的言语障碍及社交障碍,除患亚氏保加症,亦被怀疑同时患有过度活跃症(ADHD),正轮候评估。他日常除了不善沟通,上课也会“坐唔定”。阿君明白儿子与别不同,早于小一开学期间,已主动联络当时家明的班主任,希望“打定个底”、与学校打开沟通之门,实践融合教育五大原则之一“家校合作”。可惜,班主任一直没有回复阿君,第一次见面要等到家长会。
班主任避沟通、劝转校
岂料当阿君把握机会,冀与班主任交换家明校内校外的情况时,班主任竟反问阿君为何为儿子选择于该校读书,又直斥家明“无规矩”,上课走来走去影响同学,更明言“学校唔适合你个仔!”
学校支援被动 家长靠打听
事实上,家明一直于港岛区某医院接受言语障碍及社交障碍相关训练,直至升读小一,院方著家长将家明的评估报告转交学校,让家明以SEN的身分,在校内接受定期的相关训练;不过家明整个小一只接受过非SEN生也可使用的言语训练支援。直至阿君认识到另一名亚氏保加症学童家长,才得悉原来可要求校方为家明提供社交障碍训练。阿君致电向学校社工争取后,校方终在家明小二时让他参加每星期一节的社交障碍训练班;阿君直言,不明白为何校方无一早说明SEN可获甚么支援,要家长自行打听及主动争取。
联会:家校欠沟通 校方有责
特殊学习需要权益联会、早前随机向183位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学生家长进行“融合教育教学合作之现况问卷调查”,结果发现57.4%受访者指子女就读的学校“很少”及“从来没有”向解释校方有何SEN相关政策或支援,另有54.6%受访者表示不清楚自己的子女正接受何种程度的支援。
另外,只有约2成受访家长表示校方“有时”及“经常”了解SEN生在家中表现;而指校方“很少”及“从来没有”恒常沟通机制的家长则有55.7%。
联会干事贺卓轩指,调查结果加上阿君的个案可见,“家校合作”是融合教育政策五大原则之一,但政策推出20年,校方至今却仍然被动。贺续称,家长可谓最了解SEN生的重要持份者,却经常无法参与校内支援方案,甚至连单纯想向老师了解情况,也经常被无视、歧视。他形容教育局空有政策,无法落实执行“家校合作”。立法会议员张超雄认为,校内SEN生支援政策不涉及私隐或“秘密”,校方应向家长公开。张亦期望政府能尽快订立特殊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