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热线】近半个案夜晚来电 义工应付不暇 3成电话无法接听

撰文: 朱韵斐
出版:更新:

深夜受情绪折磨苦无出口时,并非只能自己强行咽下去,致电辅导热线义工,或有助解困。情绪支援热线“即时通”约46%电话来自非办公时间,深夜约1时至3时危机处理的个案最多。现时有约150名职员和义工24小时不断轮流接听电话,仍只能处理约70%的来电,即有3成来电可能无法驳通。该条热线的资助即将到期,最坏情况是热线将无法再接通。

“即时通”热线现时的资助即将于8月到期,最坏情况是热线将无法再接通。(视觉中国图片)

非牟利机构利民会“即时通”每年处理约3.5万个电话,由150名社工、受过精神健康训练的义工及职员接听。注册社工及利民会“即时通”精神健康支援服务项目主管罗慧妍指,其中46%电话来自非办公时间,即晚上6时至翌日早上9点。需要危机处理的求助电话当中,例如有伤害自己想法,55%是在非办公时间打来;而深夜约1时至3时危机处理的个案最多。

罗慧妍(右)指,不少需要危机处理的求助个案在非办公时间致电热线。(钟伟德摄)
医院管理局24小时“精神健康专线”每年接听2万至3万个来电。(资料图片)

除了“即时通”热线,其他为人熟悉的支援热线反映,原来在夜䦨人静时,求助个案的情绪尤受困扰。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热线表示,每年约接听1.8万人次来电,根据其过住经验,晚上10时以后之来电,求助者情绪较受困扰。另外,医院管理局24小时“精神健康专线”每年更接听2万至3万个来电,非办公时间来电数目大约占整体来电的40%;未接听来电数目约占整体来电的7%。医管局指,这些致电人士可利用留言信箱服务,留下联络资料以便护士回复并提供适切支援。大部份的留言者均可在短时间内成功联络及跟进。

小鱼说,日间被逼做不要理太多事的角色、被逼沉默,在工作后就需要发泄。(钟伟德摄)

生活压力在下班后涌现

罗慧妍解释,不少精神病患者与其他市民一样,日间面对生活压力,例如工作方面、人际关系,这些压力在下班后迅即涌现,晚上情绪较差,令患者难入睡。与此同时,家人朋友、社区上的情绪支援在晚间都较少,患者的情绪或许无从抒发。其中一名服务使用者、躁郁症患者小鱼(化名)曾长期致电利民会的“即时通”热线。小鱼不时在凌晨1时后致电,坦言:“日间要被逼做不要理太多事的人、被逼沉默,在工作后就需要发泄。”

若下半年不能获得新资助 “即时通”或需结束

“即时通”虽然已获130名义工利用工余时间,24小时“马拉松式”接听电话,但仍只能处理约70%的来电。今年下半年情况或更恶劣,罗慧妍指,热线所需的职员薪金、义工训练、利民会热线中心运作成本一年以百万元计算,现时获利铭泽黄瑶璧慈善基金的资助将于8月底到期,最坏的情况是热线要停止运作,呼吁有心人支持他们的工作。

24小时“即时通”热线:3512-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