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热线】躁郁尖子午夜无眠 与义工煲电话粥:喊又打 嬲又打

撰文: 朱韵斐
出版:更新:

长年与精神病为伴,日子是如何过?年届50的小鱼(化名),与躁狂抑郁症走过逾30年,躁狂病征令他精神亢奋,难以入睡;抑郁症令他情绪波动,偏偏深夜无人能倾诉的时刻最难挨。药物无法明了心声,小鱼拿起电话,终找到了懂得他的听众。精神健康热线成为他情绪抒发的出口。他最长试过晚上10时半至翌日清晨5时,近7小时诉心声。这班听众,就是从不介意公余时间“马拉松式”24小时支援市民情绪的义工。

年过半百的小鱼(化名)长年与精神疾病博斗,药物仍未能排解内心郁结,需要的是聆听者。(钟伟德摄)

小鱼在1980年代会考时考获3科优良,是所读学校的文科状元,家人都对他期许甚高。但事与愿违,小鱼会考后开始出现狂燥病征,精神亢奋至难以入睡。他住院3个月后,仍需每天服食20颗药达3年以上,部份的安眠药和镇静剂令小鱼长期感晕眩、常昏睡,无法集中精神完成学业。

小鱼多年来打过不同工种,但因疾病关系,工作上并不如意。下班后卸下工作压力,仍难以入睡。(Getty Images)

疾病令小鱼难以发挥原有的学业表现,他在高考成绩不理想,重读高考后,辗转在澳门完成大学学位课程,然而仍难觅稳定的工作。多年过去,小鱼是工作履历表可谓填得满满,“经验丰富”,他曾任文员、补习老师、保险经纪、行政助理、清洁工、保安等20多份工作。因为精神病和药物副作用影响,小鱼难以投入工作、经常与同事产生磨擦,在不同工作环境均难被接纳。躁郁症之外,小鱼在3年前更患上思觉失调,开始出现幻觉。

多年来身边没有太多听众

精神病征持续影响下,小鱼有时会亢奋得难以入睡,又会情绪波动。想尽诉心声时,小鱼感慨,其实多年来身边没有太多听众,只有邻居、旧同学和医院的护士。

后来,小鱼知道非牟利机构利民会,成立了24小时的精神健康热线“即时通”,他变成了热线长期“支持者”。小鱼坦言,长期每天都会致电热线:“开心又打嚟、唔开心又打嚟、嬲又打嚟、喊又打嚟。”小鱼笑言,“愈夜愈有机”,无眠时刻最难挨,曾试过晚上10时半致电至翌日清晨5时,由不同的热线义工轮流接听。抒发情绪后,加上定时接受药物治疗,他的病情慢慢改善,后来,他惊觉自己很久没有再致电“即时通”。目前,小鱼已康复,定期仍会回到医院覆诊;以及到医院做义工,以过来人身份协助其他病患。

情绪压力来袭,致电他人倾诉也许是解困重要一步。(视觉中国图片)
罗慧妍说,有时会员病发、好抑郁的时候,甚么人都不想见,就靠义工主动打给他聊天,发现情况。(钟伟德摄)

有别其他危机处理热线 主动联络求助人跟进

注册社工及利民会“即时通”精神健康支援服务项目主管罗慧妍指,2012年1月成立的“即时通”是本港少有提供会员服务、24小时的情绪支援热线。现时已招收约370名会员,主要是抑郁和精神分裂的患者,其中30%人是独居,倾谈对象和支援都较少。

利民会的电脑系统会记录会员资料及他们每次来电的跟进情况。该会亦不设“结案”(Close File),会主动关心和跟进会员的近况,罗慧妍说:“有时(会员)病发、好抑郁的时候,甚么人都不想见,就靠我们主动打给他聊天,发现情况。”

陈志成说,社区上对精神病患者的支援多是危机介入,“佢企跳就叫救护车救返佢”,“即时通”则是极少有行会员制陪他们走复原路的热线。(钟伟德摄)

注册社工暨利民会宿舍主任陈志成指出,现时社区上对精神病患者的支援多是危机介入,“佢企跳就叫救护车救返佢”,“即时通”则是极少行会员制,透过长期与会员建立关系陪他们走复原的路,预防情绪转差而出现危机。除了会员外,该热线亦接受其他市民来电,不会拒听。

使用者接受服务后6个月精神健康好转

利民会于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向146名“即时通”服务使用者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情况有否改善。他们利用专业评估工具计分,对比他们在接受服务初期,与半年后的精神健康状况。结果发现,使用者的分数由平均29.07分跌至25.08分(分数愈低,精神健康愈好)。罗慧妍指,结果反映服务使用者在接受“即时通”支援服务半年后,精神健康有显着好转。

24小时“即时通”热线:3512-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