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康巴士严重不足 申诉署批政府“无障碍运输”沦空谈

撰文: 曾向铨
出版:更新:

全港有超过32万残疾人士,但申诉专员公署调查发现,本港复康巴士只得156辆,供应严重不足,批评运输署及劳福局仅将“无障碍运输”政策淡化为理念,沦为空谈,建议两局应评估“特别交通服务”的需求量,考虑提供诱因引入可供轮椅上落的士外、研究引入低地台小巴的可行性。

申诉署调查发现,2011年起每年均有以万计人次预约复康巴士未获安排。(资料图片)

每年万宗预约不获安排

申诉署今发表“特别交通服务”监管报告,指目前政府资助复康会营运156辆复康巴士,但由于求过于供,2011年起每年均有以万计人次预约复康巴士未获安排,当中超过一半个案属覆诊和需接受治疗者,申诉署形容情况“令人遗憾”。

申诉署指,复康巴士预约服务需时数月甚至一年,且无保证必定获得所要求的服务,例如只得去程无回程,令不少人退出预约,以2015年为例就有3万宗个案退出预约,部分人宁愿付昂贵费用使用由赛马会赞助的20辆“易达轿车”、私营无障碍的士,或无牌复康车辆。

批当局将政策当理念

申诉署点名批评,运输署及劳福局无积极落实《香港康复计划方案》,让残疾人士融入社会。申诉署指,两个部门回复调查时,刻意将方案中提及的“无障碍运输”政策淡化为“理念”,令方案目标“变得更遥不可及”,而令政策“可能会长期维持在‘理念’阶段而沦为空谈。”

申诉专员刘燕卿批评狠批运输署思维不积极。(江智骞摄)

运轮署思维有待调整

申诉署特别指出,运输署的思维有待调整。报告引述运输署指,提高“特别交通服务”供应量会引发更多需求,而增加供应而不会令轮候复康巴士人数“变为零”,又否认复康巴士不足令无牌复康车辆出现。申诉专员刘燕卿批评狠批运输署思维不积极,而公署高级调查主任杨德健亦表示,申诉署向运输署发表初步调查报告时,署方回应指无障碍运输仅属“理念”而非“政策”,只可以有限资源去做,并举例称“路上零意外”属理念口号,做几多功夫都不可能达至路上零意外,申诉署对此表示极不认同,有违相关政策背后的原意。

另外,申诉署认为,供应量带动需求量正符合方案鼓励残疾人士融入社会的目标,如果有足够复康巴士,无牌复康车辆亦自然难以存在,并批评劳福局作为保障残疾人士福利的政策局,没有为“无障碍运输”政策落实具体时间表,令市民无从监察进度,“特别交通服务”供应亦不理想。

申诉署建议,两局应评估“特别交通服务”的需求量,由劳福局统筹协调有关资源的运用,并制定可量化的使用目标水平,而运输署亦应考虑提供诱因引入可供轮椅上落的士外、研究引入低地台小巴的可行性。申诉署又建议,建议劳福局和运输署应与警方加强打击违法复康车辆,如增加“放蛇”行动,收阻吓作用。

运输署反驳 未获服务宗数明显下降

运输署回应称,对申诉署批评“不积极”感到失望,指1989年至2015年期间曾4次聘请顾问公司检讨复康巴士服务,又在申诉署调查前要求复康会试办往返公立医院的共用电召服务,但措施成效需要时间才能显现。运输署又举例证明过去5年复康巴士服务持续改善,如使用人次由2012年接近76万增至2016年接近90万,“电召服务”未获安排服务的宗数明显下降,由2012年的15105宗减少至2016年的7320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