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天星小轮放工时间一程总收入$200 船员:早前“吉船”来回

撰文: 钟妍 梁思行
出版:更新:

新冠病毒第五波疫情严峻,天星小轮因乘客锐减,称要借贷营运,目前已资不抵债,公司形容到2047年也未必能还清债务。究竟天星小轮有几门罗雀?

记者周二(15日)黄昏坐上四班来回中环与尖沙咀的班次,乘客都只能坐上层,每班船只有50至60人乘搭,假设全部乘客都是付费成人(上层单程3.2元),每班总船费才约200元。有水手说,相比起3月11日缩班前已算旺,当时晩上常会“吉船”往返两个维港两岸。

有乘客表示,每次由尖沙咀去中环,坐天星小轮是很方便选择,认为它并非只服务游客,对香港市民亦很重要,即使加价都会继续乘坐。现时疫情期间乘客减少,加上船上开扬通风,有乘客指比其他交通工具更安全,因而成为另外选项,相比起疫情最严重日子每班船只有数名乘客,最近数天反而轻微上升。

亏损逾7000万 续以债渡日

天星小轮周一(14日)发出新闻稿,公布1月及2月份两条专营航线的载客量合共只有100万人次,仅为2019年同期的27%,形容门堪罗雀,过去一年一直以债渡日。2月出任总经理的周卓贤紧形容乘客流失低处未算低,过往旅客占乘客量的比重近五成,现在连本地客也因疫情大量流失,自2019年6月起30个月的震荡,期间累计亏损超过7,000万元,已资不抵债,早已堕入“负资产”行列。

现时完全依靠举债以应付日常营运开支,每月收入甚至连员工的薪金也抵不上,已几乎山穷水尽。 电视宣传片会提醒市民“借定唔借,还得到先好借”,可惜为维持服务,天星根本没有选择,欠下的债务,很可能到2047年也未能还清!
天星小轮总经理的周卓贤
天星小轮公布1月及2月份两条专营航线的载客量,合共只有100万人次。(高仲明摄)

提早晚上7时半开尾班船 只开放上层甲板

记者在周二下午6时至7时左右放工时间乘搭了四次,中环往来尖沙咀的班次观察,每班船乘客大约50至60名。现时天星小轮只开放上层予乘客,下层停止开放。从入口处显示从3月11日起调整服务班次,最早航班延迟至上午7时半开出,尾班船提早至晚上7时半开出。

昨晚的情况已算“人潮”。水手卢先生表示,自第五波疫情以来,乘客数量大幅减少,乘客从数百人可以减至“一只手数得晒”,影响明显地比前四波疫情更为严重,早期晚上7时后的班次,乘客基本上寥寥可数,多次“吉船”来回。他指直至3月起公司调整班次,接近6、7时放工时间及尾班船,在只开放上层情况下,大约坐满七至八成。

过往放工时间一船可坐300人

卢先生续称,以往同样上下班时间,两层甲板的乘客共多达二三百人。疫情以来,天星小轮每艘一直都维持七八名船员服务,至今仍一样。他认为,一直以来天星小轮拥有稳定的支持者,即使出现不同的过海巴士或港铁路线,在部分香港市民心中,天星小轮的角色都没有被改变。

乘客:感觉比较通风和安全

天星小轮在周一的新闻稿形容已变为被遗忘的“公共交通工具”。刚刚下班的陈先生说,他从小已习惯每次到尖沙咀为避开人群,都会选择乘搭天星小轮过海。在他眼中,这有一定的历史,如果有日停运,“犹如一个回忆突然消失。”他补充,每次去中环,天星小轮是一个很方便的选择,并不是只为了服务游客观光,对香港市民亦很重要。

现时疫情期间为了避开人群,他下班后都依然会乘坐小轮过海。他指早前疫情每日万位数增长时,他每日上下班时间乘坐的班次,乘客量只有“个位”数;不过最近数天,他也发现可能因为其他交通工具环境较密封,乘客数量有轻微地上升。

另一位乘客吴先生特意从中环乘坐小轮往尖沙咀,“天星小轮对香港是一个重要的Icon(象征),如果因为这段(疫情)期间消失,这是很可惜。”他在疫情期间也特别会乘搭天星小轮,人流虽少了,但感觉比较通风和安全。

他直言不介意加价,都希望能够继续坚持营运。不过,他认为天星小轮若被定位在大众公共交通工具,则较为困难,如果要赶时间,天星小轮未必会成为市民首选。他希望天星小轮可能找到新的地位,亦相信香港市民会继续支持。

高峰期一个月200万人次乘搭

根据运输署数据,2017至2018年期间天星小轮每月乘客量维持在130万人次至高峰200万人次,至2019年首半年的客量都与过往同期相约,直至2019年8月跌穿120万客次,虽之后客量有所回升,但未能回到一个月超过200万客次的乘客量。

新冠疫情于2020年1月尾起于香港爆发首波疫情,政府收紧入境措施,旅客人数大减,又因不少公司实施在家工作,天星小轮客次大跌超过一半,2020年全年每月只有约50万至80万客次。随疫情缓和,天星小轮客量本有回升趋势,于第五波疫情爆发前,去年12月客量回升至约118万客次。不过天星小轮最新公布今年首两个月的客量,两个月只有102万客次,较2021年更少,平均每月只有51万人次乘搭。

天星小轮起源要追溯至1880年,当时一位名叫 Dorabjee Naorojee Mithaiwala 的波斯拜火教徒成立了“九龙渡海小轮公司”,并以一艘名为“晓星”的蒸汽船开展其载客渡轮服务。往后的十年间,亚美尼亚裔商人吉席.保罗.遮打爵士买下了所有小轮,并于1898年5月正式成立天星小轮公司,成为遮打爵士与怡和洋行成立的九龙仓旗下公司,一直至今,九龙仓集团现为发展商会德丰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