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素超标时数去年升35% 元朗飙6成 环团料因疫情放缓排放增
本港不时受烟霞笼罩,部分地区空气质素健康指数(AQHI)更“爆表”。有环团检视本港去年15个一般空气监测站数据,发现录得AQHI超标、即指数7或以上,健康风险属高的总时数达2178小时,较前年的1609小时上升约35%,但仍是2013年以来第三低纪录。空气污染“重灾区”首三位依次为屯门、元朗及北区,其中元朗超标时数增加近6成。
环保署解释指,本港西部和北部地区AQHI 达7或以上时数相较其他地区略高,主要反映这些地理位置较容易受区域性空气污染影响,而非有地区性原因导致这些地方的空气污染特别严重。
环保署自2013年底起,以AQHI取代空气污染指数(API),分为5个健康风险级别,指数达7代表健康风险高,8至10属甚高,10以上则为严重。
五大重灾区依次为屯门、元朗、北区、东涌及大埔
绿色力量发现,五大空气最污染地区,依次为屯门、元朗、北区、东涌及大埔,去年AQHI超标时数分别为318小时、260小时、211小时、178小时及164小时。其中以往被认为较少污染的大埔,近年跻身“五大”,或有显著持续增加的排放。此外,有关地区位处本港西面及北面,大部分纳入拟建的北部都会区及北大屿山区域,预计日后将有约350万巿民居住,占本港约一半人口。
绿色力量:新发展区应做好交通规划 增设通风走廊
绿色力量总监郑睦奇分析指,主要污染物为臭氧,但本港及内地的汽车及工业排放也不容忽视,认为日后在新发展区应做好交通规划,例如减少高排放的化石燃料汽车数量、增设通风走廊,并增加植被面积为城市降温,减少臭氧形成。
疫情初期超标日数大减
绿色力量亦发现,AQHI录得10+的总时数和总日数,由2019年的276小时和61日,其后两年分别大幅跌至72小时和37小时,以及22日和14日。
“高风险时数”、“高风险日数”及AQHI录得10+的总时数及日数,2020年显著下跌,绿色力量分析指该年初爆发新冠肺炎,疫情下内地封城、实施严格的客货管制及本地防疫措施(例如在家工作),相信跌幅与本地及跨境运输、工业活动,以及珠三角地区能源生产相关的排放减少有关。
前年初内地封关初期 本港空气污染超标日数罕有归零
郑睦奇补充,污染源不会突然大幅增加或减少,其中一个影响因素或与热带气旋有关,分析指2020年受其影响而超标日数为28日,2021日增至40日,但强调排放仍是最大问题。翻查过往数据,2020年1月内地封关初期,超标日数罕有归零,至同年9月,每月超标日数仍维持单位数,或与运输及工业活动停顿所致,但随著疫情放缓,经济活动逐渐恢复,去年1月超标日数重返12日,为全年最高月份。
环保署:本港西面及北面易受区域性空气污染影响
环保署回复称,短期空气质素变化主要受气象或特殊情况影响,例如2019年因有较多台风影响香港,2020年很多活动受到防疫措施不同程度影响等,故不能基于短期(包括年与年之间)的AQHI变化判断整体空气质素状况。
该署表示,本港西部和北部地区﹙包括元朗、屯门、东涌及北区﹚AQHI 达7或以上的时数相较其他地区略高,主要反映这些地理位置较容易受区域性的空气污染影响,而非有地区性原因导致这些地方的空气污染特别严重;而大埔是位于较容易受区域性空气污染影响的地区。
发言人又指,在发展北部都会及北大屿地区时,政府会按照《环境影响评估条例》要求,就有关指定工程项目进行法定环境影响评估,就空气及其他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及建议可行的缓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