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博物馆开幕多角度呈现香港故事 策展人:无受政治压力迫改方针

撰文: 陈淑霞
出版:更新:

收藏当代视觉文化展品的M+,将于下月12日(五)正式开幕。西九文化区管理局早前安排传媒预览,位于地下大堂展厅的“香港:此地彼方”率先打头阵,以艺术、平面设计、建筑及电影,多角度勾勒独有的香港故事。
策展人彭绮云表示,团队3年前开始筹备展览,期间未因《国安法》需调整展品或改变策展方向,亦无受到任何政治压力。对于未有触及近年的社会大事,亦没覆盖八九六四民运等议题,她则指,展览的时间线主要以60年代至千禧年为界,当中涵盖不少社会议题,包括六七暴动、越南难民、香港回归等,亦有涉猎本港住屋问题。

延伸阅读:M+博物馆|首批展品曝光 九龙皇帝墨宝打头阵 聚焦社会文化变迁

精选展品率先预览:

+23

彭绮云指,团队约于3年前开始筹备展览,她指,并无因《国安法》生效后需调整展品或改变策展方向,她认为,团队工作时亦具自由度,亦无受到压力。

“部份作品只会在本港发生”

对于展览未有涵盖2014年雨伞运动或2019年反修例示威等相关作品,她则解释,展览以60年代起始,时间向度横跨至2000年左右,亦因筹备新馆致购置当代藏品程序滞后,“今次唔系咁contemporary (当代艺术),之后会补充多啲近年作品。”她指,大方向是希望聚焦及呈现本港近半世纪较突出的视觉文化艺术,“有啲系打破、行前、独特,我哋主要想提出有啲(作品)只会在本港(社会氛围)发生,有好多因为历史背景都唔会系其他亚洲地区出现。”

她又提到,即使主题围绕本港,但相信亦有不少入场观众包括年轻人会感到陌生,“例如佢哋唔会接触到60、70年代嘅平面设计,又点解会有‘垃圾虫’海报出现呢?”,故期望精选能代表本港的独特展品。

六十年代末后,有“垃圾虫之父”之称的政府新闻处创作总监许敬雅(Arthur Hacker),设计一系列风格前卫的海报,包括宣传“香港节”、“清洁香港运动”,以及警队招募广告等。(廖雁雄摄)

至于展览是否缺少六四事件、回归移民潮等论述,她则强调,展览中有作品涵盖回归议题,亦包舍六七暴动、越南难民,亦有探讨今日的房屋问题,“里面有好多Social issue (社会议题) ,当然系嘅,好似你咁讲,好多艺术家系行得前少少,去反映当时佢哋关心嘅社会问题,但唔系个个表达方式都咁直接。”

黄国才曾经以《飘流家室》于维港航海“居住”,讽刺香港畸形楼价。(廖雁雄摄)
平面海报亦折射社会思潮,左是陈幼坚《为人民服务》,右是刘小康作品《应回去,港回归》和 《终回来,港回归》。(廖雁雄摄)
越南难民在港的岁月,也触发艺术家Tiffany Chung,结合歴史文献,与当地新生代艺术家创作《漂流者》,活现历史。(廖雁雄摄)
策展人彭绮云表示,团队3年前开始筹备展览,期间未因《国安法》需调整展品或改变策展方向,亦无受到任何政治压力。(廖雁雄摄)

有个别展品的简介较为概舍,例如仅以“社会动荡”形容六七暴动,被问到如何协助国际观众理解社会变迁与视角文化关系,她承认策展过程面对不少挑战,包舍当中的诠释过程。

遗憾展品简介只能缩短

她坦言,由于编辑等内部指引所限,展品介绍只能简短精要,“我哋写呢个label (简介标签),由700定减减减到160字”,亦要符合14岁或以上观众的阅读水平,虽然团队或想传达不少讯息,但需要取舍,另会配以声音导览,“如果你再想研究,再去查多啲,但我哋label(简介标签)在展场内只可做到咁多,网上可能会多少少资料。”

彭绮云续说,期望观众以开放态度入场,“大家觉得M+系间艺术博物馆,但我哋系视觉艺术博物馆。”,她期望将香港艺术、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及流动影像等不同媒介,并行而置,令观众“睇完后会有一个新鲜少少角度去睇呢个城市,或日常生活,例如印刷品,封面设计,或成个环境,多啲留意欣赏或回想转头 ,香港点解会咁样。”

M+“香港:此地彼方”展览

日期:2021年11月12日至2022年11月27日

地点:M+ 地下大堂展厅

票价:首年免费 (需持有效身份证明文件)

M+将于今年11月12日开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