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童精神健康|心理学家:多四至六岁学童求助 吁家长要正面说话

撰文: 邓颖琳
出版:更新:

医管局数字显示,过去5年每年都有逾万宗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科求诊新症。注册心理学家蔡颖妍表示,近半年学童求助增,她接获个案宗数升约三至四成,当中以四至六岁学童为主,与以往较多青春期个案不同。
蔡颖妍提醒,疫下停课多时,加上学校增添不少防疫措施,小朋友一时间难适应群体生活,加上学业压力及朋辈比较,或会有轻微焦虑,建议父母毋须无间断提醒子女防疫,宜多提开心的部份,灌输正面乐观想法。

延伸阅读:

学童精神健康|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年增逾万新症 疫下紧急个案升

学童精神健康|驻校社工机构:去年求助破3年新高 开学求助升8成

学童精神健康|小学推小息自选活动、线上谈心 助学生交朋友减压

医管局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科门诊新症预约,过去5年每年都有逾万人轮候,疫情下医管局调整服务,但轮候人数却仍然高企,2020/21年度新症预约数目达11,069,当中紧急个案占447宗,同比升26%,比起2018/19年度的282宗大增六成。

公家医院因为疫情调整服务,服务量仍只比上年度微跌6%。私家执业的注册心理学家蔡颖妍接受《香港01》访问,透露近半年学童求助个案明显有所增加,比去年同期升约三至四成,且以四至六岁学童为主,与以往较多青春期个案不同,当中包括父母、学校或补习社转介个案。

蔡颖妍指,曾有学童上课不愿参与课堂活动、小息亦拒绝与其他同学接触,“小息坐埋一边唔出声然后喊、体育堂唔想玩”,最后父母无计可施,带他前来求诊,细问下始知小朋友对父母防疫提示“太上心”,感到压力:“屋企困太耐,亲子相处时间多咗,有啲父母炆憎程度高咗、包容低咗,加上好少同其他小朋友玩,父母又不停话唔准分享食物、唔好身体接触,令到佢对陌生人抗拒,唔敢参与,甚至体育堂都唔肯一齐玩波。”

蔡颖妍形容,有关个案并不罕见,甚至有成绩优异的幼稚园学生抗拒踏入学校,不愿参加升小面试。

本身返学好开心、有得玩,宜家小朋友享受嘅部份好少,要做嘅嘢好多,好多要求同指令,令到佢哋好紧张,有小朋友系学校坐埋一边喊,倾计先知系佢觉得做咩都唔可以,又唔畀食嘢,又怕小朋友屋企人未打针唔可以一齐玩!
注册心理学家蔡颖妍

她解释,疫下停课多时、群体活动大减,小朋友一时间难适应,难免会有不安及焦虑,而家长紧张疫情,“唔少父母出门前不停提醒唔可以分享食物或者同人有身体接触,返到屋企又会问佢今日有无做好防疫”,加上初小生自理能力稍逊,师长会多番提点,无形中累积压力,“好多要求同指令,令到佢哋好紧张,学校因为防疫加多咗唔少要求,例如分批去厕所、出入特别室要拍卡”。

她指出,若部份学童本身不擅长社交,或会感到被孤立,因而感到惧怕及抗拒上学,个别学童除了拒绝参加群体活动、不愿上体育堂外,更可能因不擅表达,因为小事情或旁人小动作而情绪失控,“试过有小朋友系课堂大叫,原来系突然谂起唔记得消毒台面,怕有人用完污糟,又或者见到同学饮水时咳,因为唔识表达,又好担心,于是就喊。”

蔡颖妍建议父母及老师毋须过分紧张,更应避免用“大声夹恶”的语气与小朋友对话。她提议父母可多提上学或学校生活开心的部份,以正面说话教育子女:“提点唔同指令,可以讲小朋友之间可以戴住口罩倾计、一齐玩游戏,可以分享独立包装嘅食物,但系食嘢之前要洗手、自己坐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