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科解码】理大校长:30年前毕业只想找好工 年轻人应创业
撰文: 萧辉浩
出版:更新:
读好书,进好大学,毕业后才能找份好工作,下一步便是买楼……这种根深柢固的观念,是香港的成功基础,还是桎梏?曾经在美国发展、本身是科学家的理工大学校长唐伟章认为,今时今日香港经济要持续发展,年轻人要更多地考虑创业,而创业者欠缺的是支援。
人生起码要工作40年,值得花开初的两年来尝试创业,这是你一辈子最能承受失败的时间。
校长:追梦要趁早
“30年前无论家长、学生,大多数人读书毕业后都只是想揾份好工。”创业好,创业却难。在香港,有多少人敢大胆追梦?唐伟章承认,创业存在风险,成败后果难以预料,令不少学生宁愿打工,但他依然鼓励年轻人创业。“人生起码要工作40年,值得花开初的两年来尝试创业,这是你一辈子最能承受失败的时间。”
小企业是经济支柱
为何创业这么重要?根据统计处的数字,至2015年9月,本港有近32万家中小企业,占商业机构的98%,聘用了130万人。
【创科解码】谭伟豪:商界忧“Hightech 揩嘢”【创科解码】厂佬“不笨” 谁愿当白老鼠?【创科解码】数据分析香港创科发展 与外国相比输在哪里?【创科解码】坦承商界痛失机遇 钟国斌望急起直追【创科解码】创科催谷无力 首只“独角兽”何在?
唐伟章指出,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的经济贡献、创造的职位数目往往远超大企业,是社会的经济支柱,中小企业的数目要增加,必须靠有人创业。因此创业风气旺盛,可以大大促进经济,同时强调学生创业不应只局限于科技行业,只要是对社会有贡献的均应鼓励。
他以美国加州矽谷为例,当初能够起步,是由当地大学鼓励学生、教授创业起家,经过20至30年才发展至今天的规模;另外深圳近年亦大力鼓励初创公司落户,令当地迅速发展成国内科技企业集中地。本港创业风气则刚刚吹起,但无论投资规模、融资金额等仍难与外国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