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两年逾280亿吸地 破五大发展商垄断 业界:或盲抢地托市

撰文: 李彤
出版:更新:

五大发展商过去一直主导卖地市场,但近年坐拥雄厚资金的中资发展商冒起加入竞争,短短两年间,已夺得10幅住宅用地及一幅酒店用地,占期内售出地皮总量逾四分之一,涉及资金约284亿元。该批地皮中,部分更超出市场估值上限成交,反映中资比本地发展商更进取。有分析指,中资发展商会继续积极投取更多地皮,以扭转香港房地产多年来寡头垄断的情况,未来势必左右楼市大局。

较早前万科置业击退17个财团,以13.1亿元投得深水埗福荣街地皮。(江智骞摄)

本港官地市场几乎由五大发展商垄断,长地、新地、恒地、新世界及信置等,大型地皮差不多尽由其投得,可谓牢不可破;中小型发展商只能向“蚊型地”入手,或合组财团试投中大型项目,惟成功率一向偏低。

然而,中资近年开始积极投地,打破多年来垄断局面。过去两年政府出售38幅住宅用地,其中10幅由中资发展商投得,占总数达26%,属历来新高。当中8幅更是以独资形式投得,余下两幅则与本地发展商合资。而投得的项目规模,多属中至大型,单计2015至2016年度中资发展商投得的5幅用地,涉及金额逾170亿元,占该财政年度卖地收入逾半.若单位全数建成,至少可提供逾5,000伙。

内地发展商积极参与投地,始于中国海外于2013年“爆冷”以45.4亿元买入两幅启德港人港地,当时属市场预期上限,产生平地一声雷的效果,同时拉开中资全面挑战本地发展商战幔。同年内房龙头万科置业亦加入战团,与新世界合资投得荃湾西站6区项目后,去年7月至今先后独资夺得两幅住宅地,包括深水埗福荣街用地及屯门第56区扫管笏路用地,后者成交价38.2亿元,创出屯门区新高。

事实上,中资参与度愈来愈高,出价亦更见进取,甚至被外界形容为“托市”。如保利置业于2014年初以39.2亿元投得启德第1I区3号地皮,楼面呎价达6,530元,不单比市场估值上限高15%,亦较毗邻的港人港地再高出逾两成,创区内新高。此外,中信泰富亦力压18间财团,夺得的马鞍山落禾沙里地皮,较市场估值上限高12%,成马鞍山地王。从各项目的出价来看,反映中资对地皮志在必得。

倘以发展商计,两年间世茂房地产投地金额最多,前年夺得东涌酒店地后,事隔不足一年,世茂再豪斥70.2亿元,夺得九龙塘大窝坪延坪道豪宅“地王”,成集团首度以独资发展的住宅项目,两年投地已豪花近百亿元。而世茂房地产、保利置业、万科置业及中信泰富四个内房开发商,期间独资投地涉及资金为214亿元。

中国海外于2013年以45.4亿元夺得首个启德港人港地项目,有机会今年内推售。(梁鹏威摄)

同时,其他新力军亦纷纷加入战团,如远洋地产、中国城市建设(国际)等,近年先后入标投地求分一杯羮。由2014年计起至今,中资在港已花约284亿元买入多幅地皮,足见本地房地产市场对中资的吸引力。

相反,本港发展商近年投地,似乎未如过去般进取,如长地去年虽多次参与入标,惟仅投得一幅日出康城第8期,相比集团2012年全年横扫8幅地,取态明显转趋保守。

瑞银去年发表报告,指本港五大发展商的在每年度卖地的市场占有率,已由2011年的89%,大幅降至去年9月的41%,反映内地发展商来港投地,逐步抢占本地发展商的市场,长远或逐渐取代本地发展商在楼市的地位。

理想城市集团企业估值部主管张圣典认为,内房发展商于内地发展成熟后,便会走向国际,来港投地既可吸取外地发展住宅的经验,亦可分散投资风险;加上本港卖地条例清晰,并享有低税率,故近年愈来愈多内地开发商来港吸地,头两次或伙拍其他财团,之后便独资竞投。

不过,张圣典指,由于中资未完全掌握本港市况脉搏,故有时或出现“盲抢地”或“出(价)高了”的可能。他预期,今明两年中资来港吸地的数量,将有增无减,逐步取代本地龙头发展商垄断地位,未来可左右本港房地产发展。

莱坊估价及咨询部主管高级董事林浩文则估计,楼价正逐步向下调,加上部分中资近年取得一些土地储备,未来出价或会渐趋审慎,未必会再以高价投地。